民警向机场工作人员介绍“灯塔”一站式法律咨询。程杨 摄
“您好,劳务纠纷方面的问题可以咨询吗?”“我飞机要起飞了,日后有需要可以打上面的咨询电话吗?”……
8月1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四层问询处旁,一个来回播放“灯塔”标识的电子屏格外醒目。往来旅客不时停下脚步驻足观看,偶尔也会有人拨通电子屏上的电话咨询。
“‘灯塔’一站式法律咨询是我们打造的便民服务品牌,每天都有大量旅客通过机场宣传屏上的电话来电,接受公益法律服务。”首都机场公安局大兴机场航站区派出所治安队队长靳小明介绍,机场距离市区较远,辖区内群众和旅客咨询法律问题多有不便,“灯塔”应运而生。
2021年,大兴机场航站区派出所将通过国家法律从业资格考试且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民警组织起来,汇总常见的群众求助警情,开展“灯塔”行动,为往来旅客和辖区驻场员工提供法律咨询。活动开展以来,派出所共收到锦旗16面、感谢信29封。如今,“灯塔”一站式法律咨询已在首都机场公安局全面推广,成为首都机场公安便民服务的闪亮品牌。
提供法律咨询,为往来旅客排忧解难
“很多民事纠纷,我们无法从执法者的角度去介入,但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以提供法律咨询的方式,帮助群众从法律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大兴机场航站区派出所综合队队长李龙介绍,“灯塔”行动将动员起来的民警按照各自擅长的领域分成了民事纠纷、劳务纠纷、反电信网络诈骗等法律问题小组,以便更好地为往来旅客排忧解难。
公益法律服务,主打的是暖心为民,不仅咨询是免费的,很多民警还巧妙地将法律咨询融入日常工作,更有民警是利用闲暇之余为群众服务。
每天下班后,大兴机场航站区派出所综合队民警刘瑶都会到机场问询处的“灯塔”电子宣传屏旁,为过往旅客和机场员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这个习惯源于一次为群众解疑释惑的经历。
今年3月,刘瑶在对辖区进行安全检查时,发现一名机场工作人员盯着电子屏上“灯塔”行动的介绍一遍遍看。经询问得知,这名群众因为家中宅基地继承纠纷想求助于“灯塔”,但无法完整理解宣传屏上显示的咨询流程。
“我当即对她的问题进行了登记并联络民事纠纷小组解答,同时建议修改联络方式和咨询流程,以便更加简洁明了。”刘瑶介绍,在这之后,自己每天下班后都会抽出一些时间,在电子屏前对“灯塔”进行宣传推广。
进入“灯塔”团队后,如何更专业地为群众提供咨询?如何更好地为旅客群众排忧解难?团队每名成员都有自己的秘诀。
大兴机场航站区派出所法制民警康进在工作记录本上这样写道:“解答群众疑惑时要保持耐心,要真心实意地站在群众角度上想问题,让咨询人完全信任自己。”
据了解,康进在“灯塔”团队中负责信息登记,并联系各法律咨询小组的民警召开案情研讨会,就当日群众咨询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现场查阅相关法条,形成答复内容。
化解矛盾纠纷,解决辖区群众急难愁盼
2023年,随着“灯塔”品牌名气打响,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上门咨询,不仅有往来于机场的旅客,也有机场员工、驻场企业工作人员等。通过“灯塔”行动,辖区内的风险隐患被提前发现,矛盾纠纷被及时化解,许多群众的急难愁盼得到解决。
不久前,大兴机场航站区派出所民警王振福在对辖区单位走访检查时,发现工作人员陈女士心情低落、目光散乱。
经过侧面了解以及多次找本人谈心,王振福得知,陈女士在短短三个月内通过信用卡、手机银行等途径为男友办理了110余万元的短期消费贷款。如今,男友因无力偿还开始赖账,导致多平台贷款逾期,仅靠陈女士微薄的工资,根本无力还款。
了解情况后,王振福及时对陈女士进行心理疏导,并将情况逐级上报。经多方研判排除刑事案件嫌疑后,大兴机场航站区派出所一方面借助“灯塔”行动组织民警为其出谋划策,指导其搜集有利证据,为民事诉讼做准备;另一方面,及时与其男友取得联系,通过以案释法,讲明利害关系,催促该男子还款。
最终,事件得到圆满解决。如今,每当王振福在机场遇到陈女士时,对方都会报以热情的微笑。
“‘灯塔’行动开展以来,已成功帮助辖区群众解决了135起矛盾纠纷,提供了364次法律咨询服务。”靳小明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