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枫桥经验”发源地浙江,近年来,全省各级公安机关持续深化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全面化解公安信访矛盾,全力绘就基层治理平安好“枫”景。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今年4月至8月,浙江省公安厅组织开展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和集中下访活动,各级公安机关党委班子成员分头带队到信访问题突出地区下访接访,研究解决疑难信访问题,督导信访工作责任制落实,以“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深化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和信访工作法治化,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质效。
干部下访压责任,让信访工作有力度
吴女士去年向公安机关报案,称20多年前,尚处幼龄的她被临时监护人多次侵害,但因案发时间久远、客观证据灭失、追诉时效等因素,导致案件一时无法侦破。
今年3月5日,浙江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杨青玖约访吴女士后,当即要求有关部门组织专班调阅案卷,加强法律适用研究,全力侦查获取证据,对比相关案例依法妥当处理。公安机关扩大侦查范围,调查走访百余名群众,在多方努力下,案件取得突破性进展,嫌疑人被依法逮捕。
“我们将持之以恒落实好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充分运用解决、解释、解困、解气‘四解’工作法,努力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推动浙江成为治理效能最高、人民群众最具安全感的省份之一。”杨青玖表示。
近年来,浙江公安机关建立健全“一把手”负总责、其他领导分工负责、部门警种负主体责任的下访接访和化解信访问题责任体系,各级公安机关“一把手”审签下访接访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细化责任分工,变上访为下访、变被动为主动、变“公文转着办”为“就地马上办”、变信访拐弯办为领导直接办。今年集中下访和开门接访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共接待信访群众2021批2384人,已办结1540件,大量矛盾纠纷和诉求被解决在当地、办结在群众“家门口”。
厉行法治建标准,让信访工作有硬度
信访问题体现法治温度,关乎民生实际。
今年年初,浙江召开全省公安机关信访工作法治化推进会,明确要求依托信访办理“一件事”改革,全面推进预防、受理、办理、监督追责、维护秩序五个环节法治化。要求在信访工作过程中同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促进群众依法有序上访、理性表达诉求、合理维护权益。“各地公安机关对疑难复杂的信访问题落实‘一案一专班’机制,全力推动信访矛盾问题依法解决。”浙江省公安厅信访处处长章鹏挺表示。
龙游县公安局探索完善清单式明责、联动式履责、链条式督责机制,明确“1名中层+1名老民警+1名年轻民警”分案包干、捆绑考核。通过对接处警全流程实时监督,全面推动接处警、纠纷调解、办事窗口等信访易发岗位日考、周清、月评、季整,实现闭环监督。今年上半年,初信初访一次性化解率达100%。
多元共治聚合力,让信访工作有广度
随风入夜,润物无声,信访工作点点滴滴都会影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近年来,金华公安探索构建全警治理、访源治理、风险治理、依法治理、数智治理、专业治理等“六治协同”模式,建立了党委统筹抓、领导示范抓、全警合力抓、明责协同抓的工作体系。基层所队整合老民警调解员、民间“老娘舅”调解员和矛调品牌团队“两员一队”资源,在全市选树培育出婺城“阳光洁节帮”、浦江“联心服务团”等十大矛盾调解品牌团队,形成信访问题化解合力。
众志成城,其利断金。近年来,浙江公安充分运用共治的理念和机制,抓实矛盾风险联防、重点领域联治、平安单元联创、治理共同体联建,有效防范化解涉生态环境、交通安全、金融平台等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信访突出问题,筑牢平安浙江建设的底座。
各级公安机关推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借助社会治理中心资源聚合优势,在各环节加强部门间协调联动,根据工作需要组织有关单位联合接待,一站式解决信访问题,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同时,把干部下沉服务与强化群众自治活力结合起来,形成互为补充、相互贯通的闭环体系。充分发动群众,以群众力量解决群众身边事,全省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和集中下访活动开展以来,共发动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群团组织和社会公益组织等参与化解信访问题19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