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治国理政战略全局,提出“治国必治边”“兴边富民、稳边固边”等一系列重要论断、重大举措。202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边疆治理各方面全过程”“要坚持把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主线”“要坚持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边疆治理的底线要求”,切实加强边疆治理研究,讲好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故事。
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承担着为维护边疆地区安全稳定输送高质量生力军的职责。自1948年建校以来,学校始终牢记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初心使命,围绕锻造自治区“两个屏障”忠诚卫士中心任务,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立足长远发展目标与当下办学基础,我们将对照本科院校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努力将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建成一所高水平边疆民族地区公安政法本科院校。
坚持政治建警、政治建校
作为一所地处边疆民族地区、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纯正红色基因的公安院校,特殊的性质和特别的使命要求我们在办学治校中牢记“国之大者”,毫不动摇地坚持政治建警、政治建校原则,依法治校、从严治校,全体教职工忠实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和各种党规党纪、警规警纪。坚持德法兼修、以德为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折不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边疆地区公安院校要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成效的最重要指标,把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的法治能力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通过建立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牵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法学会警察法学研究会暨刑法学研究会等形式,切实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研究、推广作为公安院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法治常识、稳定的法治信仰、系统的法治思维;在专业课程中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重视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
坚持扎根边疆、服务边疆
基于内蒙古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定位以及内蒙古公安政法工作的实际,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增强“安”的思维和“边”的意识,努力推进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涉外法学协调发展,推动构建具有地方特点、反映行业特色的中国自主法学和公安学知识体系。紧紧围绕新时代边疆治理的工作部署,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依托自治区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研究基地,深入研究法治内蒙古、平安内蒙古建设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加强社会公共安全领域的实践问题研究。培育了一批边疆治理领域的骨干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各类社会服务,努力把学院打造成内蒙古地区边疆治理研究的学术高地和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智库服务基地,履行好学术戍边职责。
边疆地区公安院校历来是边疆治理的重要力量。在新形势下,我们重新组建专班,全方位、系统化建设完善学院校史馆,收集、整理、研究学校发展历程、发展阶段、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方面的史料,厘清脉络、澄清认识,发掘总结具有悠久历史的边疆地区公安院校在边疆治理方面的独特价值和重要贡献,摸索出了以争创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全力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边疆治理新模式。
我们不断密切与国内政法公安院校联系,积极参加全国公安机关素质强警交流合作,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警察学院、新疆警察学院、甘肃警察学院开展合作共建、共谋发展。推动学院与公安机关、训练基地及其他机关单位深度合作,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育用衔接。立足内蒙古地缘特点,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东北亚、中亚地区及粤港澳大湾区拓展合作院校,不断拓宽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形式。
(作者为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