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并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重大论断,强调要“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公安学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学科引领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建构公安学自主知识体系不仅是提升公安教育质量和实战能力的内在要求,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体现。
在新时代背景下,公安学术期刊作为公安理论创新与知识传播的重要平台,对建构公安学自主知识体系意义重大。
坚持正确政治导向
当前,公安学术期刊密切关注公安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鼓励学者深入研究、大胆创新,刊发高质量研究成果,推动了公安学各个领域的理论创新,为公安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公安学术期刊学术评价机制促使高质量研究成果不断产出,充实和完善公安学自主知识体系,有力推动公安学术共同体发展,为建构公安学自主知识体系凝聚强大合力。
公安学术期刊要始终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确保研究成果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的根本前提。公安学作为一门高度强调政治性的学科,其研究成果不仅关系到公安工作的具体实施,更直接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宣传思想工作根本任务,在选题策划、稿件评审等各个环节确保所发表内容符合正确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引导学者们在研究中保证研究成果的政治正确性和理论深度。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重要论述进期刊,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为公安学的理论创新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公安学术期刊要从宏观层面进行战略部署,坚持高标准定位,强化质量控制与学术评价,促进跨学科研究与国际合作,并积极适应数字化转型需求,助推公安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坚持公安文化传承与创新
公安学术期刊要刊发反映中国公安历史经验、传统智慧和公安工作现代化进展的文章,激发学者对公安文化的研究热情。推动公安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安学自主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从宏观层面强化质量控制与学术评价,树立高站位发展理念,服务建构公安学自主知识体系。明确自身定位,致力于成为公安学领域的权威刊物。在选题策划上要保持前瞻性,关注公安学领域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公安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同时应鼓励学者针对公安学的核心问题深入探讨,力求刊发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如围绕国家安全战略、智慧警务等前沿课题,组织专题讨论和专栏文章,形成一批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
公安学术期刊在学术标准上应保持严格要求,严格的同行评审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发表文章的学术水平。还应定期对审稿制度进行评估和完善,不断提高审稿效率和质量,确保发表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此外,公安学术期刊应建立健全学术诚信机制,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生态健康发展。建构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表彰和奖励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激励更多学者积极参与研究工作,提高整个学术共同体的科研能力。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在线论坛等活动,促进国内外学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公安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推动跨学科研究和国际合作
公安学的发展离不开跨学科研究和国际合作的支持。公安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应促进跨学科研究与国际合作,更好地助推建构公安学自主知识体系。公安学术期刊要积极鼓励学者探索公安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通过设立跨学科研究专栏、组织联合研讨会等形式,吸引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研究,形成多学科协同攻关局面。跨学科合作不仅能丰富公安学研究视角,还能促进公安学自主知识体系成果转化,为解决社会安全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公安学术期刊要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公安学学术研究成果国际影响力。与国外知名学术期刊建立合作关系,引进更多国际前沿的研究成果,拓宽国内学者的视野。促进中外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公安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还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安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有益借鉴,同时推动公安学研究成果的国际化传播。
公安学术期刊要想在建构公安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就必须积极适应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一趋势,探索数字化出版的新模式。加快实现数字化出版,提升数字出版能力。通过建立电子期刊平台、开发移动应用程序等方式,推出移动端应用,方便读者随时查阅最新的研究成果,增强学术传播的便捷性和覆盖面,同时可降低出版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期刊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多媒体化、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应用,提升学术传播效果。通过制作视频讲座、虚拟实验室等形式,将复杂理论知识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增强学术传播的效果和吸引力。
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了解读者需求及偏好,为未来选题策划和内容优化提供依据,实现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的同时,为公安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作者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