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围绕“双碳”战略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各地公安机关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点任务范畴,在打击整治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突出违法犯罪方面持续创新机制,建立专业化办案团队,形成常态化打防管控格局。
当前,公安机关在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执法实践中,仍面临诸多难题:从山林湖泊到海洋湿地,需构建全方位的生态环境保护网络;要通过地面巡查、空中侦查、水下监测等多种方式,实现立体化监管;要从单纯打击犯罪向综合治理转变,注重源头预防和长效管控;环境违法犯罪隐蔽性强、专业性高,对跨部门、跨地区协同作战机制要求更高。破解这些难题,公安机关需要在创新执法理念和方法上发力,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生态环境执法的法律法规和工作机制,明晰职责分工;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提升民警的专业素养和执法能力;强化部门协作,建立信息共享、联合执法长效机制。
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公安机关要借助人工智能,实现对自然保护区、水源地等重点区域的高效管控,及时发现和处置各类风险,做到科学预防、高效处置。在推进科技赋能的同时,公安机关应坚持人机协同理念,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工作效能。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运用法律、政策、科技、管理等多种手段,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公安力量。
(作者单位:上海市公安局崇明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