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清明节回归“清洁而明净”,应当提倡文明、安全、绿色的祭奠方式。各地要引导市民优先选择低碳环保的祭扫方式,并提供多元化的祭扫形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清明祭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每到这个节点,人们返乡祭祖、追思故人,这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情感寄托,也是一份绵延千年的文明传承。清明节期间,各地祭扫群众出行集中,容易造成交通堵塞,给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这样的现实社会背景下,一些地方增设智能服务应用,提供多种便民措施,成为分流人群、缓解交通压力、改善祭扫体验的有效途径。
让清明节回归“清洁而明净”,应当提倡文明、安全、绿色的祭奠方式。在传统祭扫活动中,烧纸钱、燃放鞭炮等行为,会产生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也易引发火灾等安全问题。近日,北京连发两起因祭祀烧纸引发的火灾,3人被警方拘留。值得借鉴的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相关部门推出传心印、水溶祭祀等新式绿色祭扫方式,给祭祀人群多样化选择,这种方式让文明、安全、绿色祭扫理念更深入人心,值得推广。各地要引导市民优先选择敬献鲜花、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网络祭祀等低碳环保的祭扫方式,自觉抵制焚烧纸钱和冥币、燃放鞭炮等不文明行为,避免使用塑料花等不易降解的祭祀用品,并提供多元化的祭扫形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智能化服务在祭扫活动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祭扫的效率和便捷性,也使祭扫活动更加安全、环保和个性化。江苏昆山有关部门推出“清明祭扫早知道”系统,市民通过查看目的地公墓的人流量、车流量和实时视频情况,能够合理规划时间,高效便捷地实现“错峰祭扫”,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此外,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群众可在家中通过虚拟现实设备,体验到现场祭扫的感觉,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也为行动不便或远在他乡的人们提供了便利服务。还有一些陵园利用智能信息技术,提供更贴心的祭扫建议和服务,比如在纪念馆、墓碑等处张贴二维码,群众可以通过扫码了解逝者生平事迹、查询祭扫记录等,让祭扫活动更温馨。
文明祭扫逐渐成为一种新趋势,但烧纸、焚香等传统祭扫方式在各地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相关部门在加强正向引导的同时,要有效满足公众的合理需求,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绿色的祭扫氛围,让清明节更“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