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党中央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高度重视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成功典范,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理念、新方法、新领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为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指明了方向。
推进基层公共安全治理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其进程与国家安全紧密相连。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确保国家繁荣与人民安宁的良性互动,已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课题。202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指出“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必须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强调了在全面提升国家安全能力上要更加注重基层基础。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党和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文件,强调基层安全、国家安全对当前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性作用。因此,推进基层安全治理,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深深植根于基层,让每一个社区、每一个家庭都成为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必然选择。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是推进基层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考量。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浙江省枫桥镇的这一治理模式,历经六十载创新发展,其“依靠群众、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核心智慧历久弥新。从矛盾化解走向公共服务,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发展创新,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与人民的安居乐业筑起了坚固防线。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民群众对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群众自治为重要手段,构建大平安格局,站在宏观的角度预防和处理基层社会出现的矛盾风险,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基层安全治理的现实需要。经历历史考验、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无疑成为推进基层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性经验。
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引领作用。党建赋能基层治理,能够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基层治理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安全治理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将责任层层落实到位。基层安全治理与群众密切相关,事务涉及范围较广,基层党组织要更好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发挥其强大的凝聚力,以组织联建、阵地联动等方式团结基层安全治理中的其他主体,实现高效率协同治理、资源共享。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传递群众声音,架起沟通桥梁,让党组织的力量延伸到基层治理的各个角落。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实现自治、法治、德治和智治的深度融合。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宝贵经验,在数字时代,更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基层安全治理中的显著作用,实现自治、法治、德治和智治的深度融合。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介入让基层安全治理焕然一新,数字革命赋予了新时代“枫桥经验”新的活力。基层安全治理工作要合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构建信息反馈预警、基层矛盾排查、利益分配协调及利益诉求表达等机制。要让数字“智治”串联社会治理脉络,及时有效地预警预防和协同化解矛盾风险,推动法治社区建设,高效引导社区居民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参与和处理各类公共事务,在根源上降低安全风险,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作者分别为南京审计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