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效提高创造性贯彻落实能力,不断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持续锚定人才这个关键变量至关重要。当前,公安工作加速向主动预防、智慧赋能转型,创新思维已成为提升警务效能、实现创造性贯彻落实的核心驱动力。公安院校作为公安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急需构建覆盖学生、教师、基层民警辅警的创新思维培育体系,通过校局协同、战训融合、科技赋能的三维联动,为新时代公安工作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以“铸魂砺能”培育未来警队创新生力军。公安院校学生是公安队伍的后备力量,培育创新素养要把握三个关键:忠诚铸魂,构建“党课+思政课程”双轨体系,筑牢守正创新的政治根基;实战淬炼,推行“理论教师+实战教官”模式,促进创新思维向实战能力转化;数字赋能,培养运用科技手段解决复杂警务问题的能力。
以“教研相长”打造创新教育引擎。公安院校教师创新能力提升需突破两个瓶颈:机制创新,将警务专利发明、实战解决方案纳入职称评审体系;平台建设,围绕新型网络犯罪、无人机警务应用等前沿领域开展跨学科攻关。
以“多维赋能”激活基层创新活力。对于基层民警辅警而言,创新思维植根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生长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土壤,成就于“科技赋能”的实践。要以群众路线为创新源泉,坚定主动警务创新路线,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础上,提高民警辅警的警务经验、能力;以“校局共建”为创新助力,深化主动警务创新思维,推动民警辅警参与理论构建,推动解决基层警务实践热点难点问题,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以“智慧警务”为创新“加速器”,优化主动警务创新能力,通过“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专题与系统培训,强化数字创新思维与运用能力。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从公安院校学生的“铸魂砺能”到教师的“教研相长”,再到基层民警辅警的“多维赋能”,都在警务人才培养体系中嵌入了创新基因。未来,随着“校局深度融合、理论实践共振、科技人文互促”的生态不断完善,必将培育出更多忠诚铸魂、创新有术、担当有为的公安人才,为新时代公安工作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作者单位:湖北警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