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将高质量发展确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也是提升公安工作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因素。
公安教育尤其是公安高等教育要紧扣“以新警务理念为先导、以新运行模式为关键、以新技术装备为支撑、以新管理体系为保障”部署要求,前瞻性建构“教、研、战”一体化培育体系,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加快培养高素质警务人才,为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政治建警,深化忠诚教育
2025年1月召开的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强调,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突出党的绝对领导这一根本保证。
推进高素质警务人才培养工作,要牢牢把握公安机关政治属性,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党的绝对领导贯穿到办学治校全过程、人才培养各方面。在加强组织领导过程中,既要完善制度机制,确保领导团队具备政治引领力、专业决策力和实战指挥力;也要严格队伍管理,强化公安民警教育培训期间的思想统一和纪律约束。当前,要统筹实施好“素质强警工程”,推动“教学研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度融入忠诚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民警职业素养和实战本领,切实将党的绝对领导转化为高素质警务人才培养的内生动力。
依托科技赋能,建强教官队伍
教官队伍建设是开展高素质警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建立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精湛、门类齐全、充满活力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官队伍,严把入口关、教学质量关,坚持优进高出,实时更新教官库数据,推动高素质警务人才培养工作提质增效。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成为推动高素质警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力量。依托现代科技赋能,向科技要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是做好高素质警务人才培养工作的必然选择。公安教官队伍要积极适应发展大势,创新采用“人工智能+教育”方式,将人工智能辅助融入“教学研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各环节,提高高素质警务人才培养工作的信息化、智慧化应用水平,推动公安实战技术的转型升级,助力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
完善培养体系,突出地域特色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这给公安教育带来全新的课题。公安教育要牢牢把握新时代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扛牢立德树人的主责主业,积极服务公安中心工作,强化学科专业建设,深入推进实战化教学改革,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加快内涵式发展,着力培养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新时代警务人才培养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聚焦战斗力标准,立足实战化要求,加强专业化建设,健全完善具有公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构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实战支撑“三位一体”的新型警务人才培养模式,为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提供坚实保障。
内蒙古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地域跨度广、民族文化多元,教育资源相对薄弱。推进高素质警务人才培养工作,必须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政治引领与业务教育相统一、开放教学与闭环管理相协调,充分发挥院校理论研究阵地的专业优势,确保相关工作科学高效开展,助力提升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实战能力。同时,要坚持开门办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加强国际交流尤其是公安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为创造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深化国际执法安全合作、有效服务外交大局和公安中心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分别为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治安系教授、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