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即将到来,景区周边车辆、游客将大量汇聚。如何守护群众安全出游,满足日益增长的高质量旅游消费需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深化部门联动,全面排查安全隐患。要明确相关部门的主体责任,排查重点区域安全隐患,筑牢安全防线。公安机关要按照“一景区、一方案、一专班”原则,与文旅、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部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对景区消防设施、游乐设备、悬崖栈道等高风险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督促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安防措施。要紧盯重点路段和重点时段开展管控工作,全面加强路面隐患排查,严查“三超一疲劳”、酒驾醉驾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在景区及周边设置“潮汐车位”错峰停车,严防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和长时间、长距离道路交通拥堵。积极推行旅游警务,一站式开展景点治安巡逻、涉旅纠纷调解、便民服务,联合市场监管部门集中整治涉旅乱象。
运用技术赋能,提升智能管控效率。公安机关要充分运用“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通过整合交通运输、文旅等多部门基础数据,开展实时预警,提升响应效率。积极探索智能技术应用,实时监测人流密度,及时发布安全提示,快速落实限量、错峰举措,缓解高峰压力。开展无人机“空地协同”巡逻,及时发现险情,进行疏散和救援。
推进多元共治,建立评价反馈机制。相关部门要推动完善社会共治反馈机制,设立文明旅游监督岗,鼓励游客“随手拍”不文明行为,调动公众监督。发展“民宿联盟”,引导和约束民宿经营户依法规范有效运营。针对“民居”改“民宿”乱象,相关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坚决守护好旅游“金字招牌”。
(作者单位:湖北警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