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至此,我国已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660项,包含2万多项指标,涵盖全部340余种食品类别。
随着国家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执法效能,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但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保障食品安全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暴露出标准化欠缺、协同机制不健全、全链条监管存在漏洞等问题。对此,理清食品安全责任,填补全链条监管中的缝隙,拓展经营主体监管范畴,以更高标准和更完备制度保障食品安全就成为当务之急。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是一项庞杂且系统的工程,也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动态过程。新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仅是一次标准体系的完善升级,更是一次对食品消费认知的深刻变革。新标准涉及食品添加剂、微生物检验、产品标签等领域,覆盖了从食品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过程,体现标准更高、要求更严、针对性更强的特点。这既是我们国家对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及时顺应,也是对民生关切的积极回应。
徒法不能以自行,新标准的落地离不开严格的监管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相关部门需加大监管力度,对于违反标准的企业,要依法严惩,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震慑。同时,要做好新标准公布后的配套工作,加强执行与监督,进一步完善抽检、溯源等机制,谨防“有标准无执行”,形成共治共赢的良性循环。
食品安全标准,从来就不是一项项单纯的技术规范,而是保护消费者权益、推动相关企业合规生产的有力举措,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推动产业升级、提振消费信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严格执行新标准,能够重塑食品行业的竞争逻辑,引导整个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让“舌尖上的安全”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