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网络乱象时有发生。有的“网红”摆拍贫困山区场景、编造悲情剧本,虚构助农故事引流敛财;有的利用“换脸”“换声”技术,伪造明星形象和声音,制作虚假代言视频进行商品推广……这些恶意营销短视频,不仅损害用户利益,还污染网络空间,透支群众对社会的信任。
为进一步深化短视频恶意营销问题治理,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中央网信办自4月15日起,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将打击目标直指恶意虚假摆拍、散布虚假信息、违背公序良俗、违规引流营销等恶意营销乱象,再次传递出坚决整治短视频领域乱象的决心。笔者认为,整治短视频领域乱象,守护清朗网络环境,亟须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首先,短视频平台要落实好主体责任。对短视频平台而言,过度追逐流量而忽视内容和质量,无异于饮鸩止渴。一方面,要强化对违规短视频的监督和管理,明确审核和处置标准。另一方面,要强化重点环节内容管理,完善标签标注功能,健全算法推荐和流量分配规则,并畅通违规视频举报渠道,挤压此类视频的传播空间。
其次,执法部门要重拳出击。要强化打击力度,对存在突出问题的网站平台及账号,要依法从严处理,通过删除、封号、关停等一系列措施,掐断其“经济命脉”。对其中涉及网络谣言等违法犯罪的,要坚决予以处理。同时,要曝光一批性质恶劣、影响力大的典型案件,形成强大震慑。对于参与炮制恶意营销短视频的机构推手,要加大处罚力度,实现全链条打击。
此外,短视频制作者要坚守职业道德底线,积极生产优质内容,不断提高法律素养,清醒认识到编造虚假内容获利可能涉嫌违法犯罪。广大网友也要“擦亮眼睛”,增强对虚假、恶意营销信息的鉴别能力,自觉抵制此类视频,共同守护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