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节假日,人民群众在欢度假期的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也趁机兴风作浪,利用节日消费热点设计骗局,如春节期间的“红包诈骗”、“五一”前后的“车票代购陷阱”等,节日诈骗呈现出明显的时间性、场景化特征。针对节日期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易发多发的现实特点,公安机关既要当好“狙击手”,以专业力量守护群众“钱袋子”,也要做好宣传员,汇聚全社会合力共同筑牢反诈防线,让人民群众在节假日里安心团圆、平安相伴。
精准研判节日诈骗特点,织密预警防范“安全网”。要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先,针对人们假期出行、购物、休闲期间容易遭遇的高发骗局类型,公安机关应织密线上预警防线、创新线下宣传模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反诈知识、骗局套路、注意事项送进百姓心田。同时,深化预警劝阻、精准宣防、重点管控,联动电信运营商、出行旅游服务提供商,通过发送预警短信、应用程序提示等多种方式,提醒群众谨防上当受骗,最大限度压降发案、减少损失。
创新科技赋能一线实战,锻造全域反诈“智慧盾”。信息时代,诈骗技术在不断迭代升级,变得更加隐蔽。节日期间,公安机关要构建精准高效的预警劝阻体系,优化分级分类预警劝阻机制,完善“AI+大数据+人工”模式,切实提高预警劝阻覆盖率、精准度、时效性。同时,升级多维立体的技术反制能力,持续优化语音、短信等预警反制措施,不断提升诈骗信息拦截能力;构建反应灵敏的联动处置体系,持续建强各级反电诈中心,实现电诈警情秒级响应,以最快速度、最大程度守护节日期间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协同联动凝聚社会整体合力,构建反诈工作大格局。反诈工作,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受益者。在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打击电诈主力军作用的同时,要将全民反诈作为源头工程持续推进。节日期间,各地可结合地方旅游文化特色亮点,会同文旅部门一起打造反诈主题场所、打卡点,让游客和市民在沉浸式互动体验中学习反诈知识,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整体防骗意识和辨别能力,营造全民反诈的浓厚氛围。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南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