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基础工作是全部公安工作的根基,是公安工作现代化的基石。近年来,陕西省白河县公安局始终坚持大抓基层、大抓基础,把派出所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完善基层警务运行机制,强化大数据赋能基层警务实战,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更好维护社会稳定、守护人民安宁。
以警务改革为牵引,推进基层警务效能变革
白河县公安局以深化基层警务机制改革为动力,创新警务工作模式,最大限度激发基层警务效能。
深化“情指行”一体化警务运行机制。构建三级联动的“情指行”一体化架构,整合警种、部门信息资源,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实现指挥与研判同步上案、数据和信息同步碰撞、警力与警情精准匹配,形成智能指挥调度、多警联动协作、警情规范处置、精准巡防布局的新型警务格局。
大力实施基层警务提质工程。坚持问题导向,以警务改革驱动基层公安“大数据+网格化”深度融合,推进“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平台向派出所延伸,实现风险预警、指挥调度、应急处置全链条闭环管理。建立基层警力保障机制,优化警力配置,推动优势警力向基层一线倾斜,确保基层派出所警力不低于总警力的40%。
以治理创新为基石,织密全域覆盖感知网络
随着社会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公安工作的重心从“重打击”到“重防范”的转变,从“治已病”到“治未病”的延伸,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公安机关职能作用。
构建全周期风险防控体系。白河县公安局加快推进数据信息整合,织密全域覆盖的智能感知网络,将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前移至社区网格单元,实现矛盾纠纷化解、风险隐患处置从事后治理到前端预防、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干预转变。
搭建全方位多元共治平台。白河县公安局探索建立专群结合治理模式,拓展“义警工作站”“暖心警务会客厅”等多元共治平台,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提升全要素治安管控水平。白河县公安局狠抓以人、地、物、事、组织等治安要素管控为核心的公安基础工作,推动要素智能管控、治安要素数据融合、信息资源高效整合,以精准信息服务保障基层公安工作。
以智慧赋能为支撑,提升公安机关实战能力
推动基层公安工作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转型,全面提升公安机关实战能力、风险防控水平和社会治理效能,是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的现实要求,也是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以数据驱动构建智防警务。白河县公安局高度重视数据采集和应用,在整合“一标三实”、接处警记录、视频监控等基层数据源的基础上,探索更多数据采集、应用场景,大力整合社会数据资源,依托智慧治安管控中心,将更多治安要素转化为可量化指标,为精确指挥、精准布防、精密查控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以智能升级提升服务水平。白河县公安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互联网+警务”打造服务升级双引擎:深化“一网通办”改革,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打通治安、交管、出入境等业务壁垒,构建全流程在线服务体系。
要以智慧赋能重构警务模式。白河县公安局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充分释放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的强大战力,积极开拓打击犯罪、治安防控、民生服务新路径,让智慧治理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以机制建设为保障,构建四位一体工作格局
白河县公安局统筹推进制度体系、资源布局、技术应用、人才培育系统化改革,构建科学化制度设计、集约化资源配置、智能化科技赋能、专业化队伍建设“四位一体”的警务工作新格局。
在警力资源配置方面,构建动态化弹性警务体系。大力实施“三化”改革:通过《非警务活动负面清单》实现职责边界清晰化,依托“基层吹哨、部门响应”平台推动联动机制程序化,促进警力调度智能化;深化“1名民警+1名辅警+N名网格员”的“1+1+N”警网融合机制,实施社区警务“四维重构”工程:组织体系网格重构、治理力量重心重构、服务职能流程重构、绩效评估标准重构。
在效能提升领域,健全完善全周期考核激励体系。突出目标责任考核导向,建立“三维立体”考核模型:横向实施警种差异化考核,刑侦重破案效能、社区重基础管控、治安重安全指数,纵向设置基础工作与创新突破双轨指标,深度强化考核结果在职务晋升、评优评先、培训资源的刚性应用。
在人才建设维度,打造全链条人才发展生态系统。大力实施“人才强警”战略,构建“引育用留”四维机制:创新“校局合作+定向招录”人才引进模式,推行“青蓝工程·双导师制”,建立新警筑基、骨干强技、专家引领、管理提升“四阶培养”体系,完善侦查破案专家库、群众工作能手库、科技应用尖兵库“三类人才库”建设。通过实施“青蓝工程”,建立“师徒结对+轮岗实训+比武考核”等培育机制,构建复合型警务人才梯次培养体系,为基层警务现代化注入发展动能。
(作者为陕西省白河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