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对公安教育的绝对领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公安教育是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安工作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公安院校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公安教育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牢牢把握“公安姓党”的根本政治属性,恪守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的根本政治原则,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贯穿到办学治校全过程。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作为第一准则,建立完善具有公安高等教育特色的思政育人体系,为国家输送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的公安专业人才。
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公安工作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公安高等教育工作肩负的职责使命更加艰巨。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公安改革进入系统性重塑、整体性变革新阶段,这对公安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公安高等教育尚未完全建成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治理机制。这就要求公安院校必须加快完善中国特色公安高等教育体系,推动形成与公安工作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机制。
公安高等教育的内涵建设和特色优势不足,具体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公安学科建设基础相对薄弱,知识体系还不够成熟完善,特色性有余而开放性不足,发挥引领支撑作用不足;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和实战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不同程度上还存在理论与实战结合不紧密,甚至存在“两张皮”的现象;校局合作还不够深入,协同育人机制有待完善……这些都制约着公安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公安工作现代化战略对公安高等教育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及产业革命的快速兴起和巨大变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已经成为推动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公安科技发展潮流奔涌向前,“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正倒逼公安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我们必须全面推进公安高等教育实现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不断推动新时代公安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步。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公安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公安专业人才的摇篮,必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警铸剑的初心使命,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坚持育警铸魂、固本培元,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公安高等教育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穿于学科体系、专业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之中,引导学生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要坚持把忠诚教育贯穿公安高等教育全过程,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公安高等教育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公安院校要坚持严字当头、以严为要,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遵守警规警纪,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侵蚀,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要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育警铸魂的核心,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矢志不渝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
健全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公安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健全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不断完善“教学研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公安院校要认真落实《公安部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公安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及王小洪部长在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公安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以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一体推进“教学研练战”深度融合办学,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竞争力。要聚焦实战化导向,坚持把实战化作为公安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建立健全以校局合作为主导,校院两级共建,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实战化教育教学格局。要坚持以战领教、以教为战、以研促战、以练为战,适时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公安理论与实践研究,完善实验实训实战训练体系,加强案例教学、实战演练、情景教学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实战水平。
公安院校要坚持走全警办学、协同育人之路,持续加强与公安机关的深度合作,推动形成育人合力。要不断细化合作内容,丰富合作形式,加强教师与民警间双向交流,打造一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师资队伍。要积极探索警务人才培养工作,聚焦服务国家安全战略、服务新时代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人才紧缺的关键领域。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更多适应“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的复合型应用型卓越创新人才。
(作者为山东警察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