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者,安全为要。高效能治理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是实现安全稳定的基础性、全局性工作。它既是一个思想认知问题,更是一个现实实践问题。高效能治理强调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和成果的最大化,即以最小成本实现最优公共效益,从而实现治理目标。公安机关实现高效能治理,必须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运用系统性思维,形成具有内在连贯性的高效能治理的基本方略。
明确整体战略目标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变乱交织、局势复杂严峻。公安机关是平安中国建设的主力军,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要始终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直面新技术、新业态加速涌现带来的风险挑战,注重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高效能治理强调目标导向,更要展示时代意义。明晰高效能治理的战略目标,需要公安机关具备系统思维与宏观视野。要深刻理解社会矛盾冲突的事实、逻辑和趋势,将国家更加安全、社会更加有序、人民更加满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整体战略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增进人民福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高效能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公共价值创造的责任引领,不仅追求治理效率,更关注公平正义、公共安全、社会和谐等多元价值的实现与平衡,确保社会秩序更加有序;要在党的领导下,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忠诚的捍卫者和建设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科学部署资源力量
有序有效的流程运转能力意味着治理运行的规范、顺畅。为此,公安机关要将信息搜集、决策部署、行动措施整合起来,形成简洁清晰、高效灵敏的反应流程,将高效能治理的总目标和运行流程有效结合、相互协调,为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和保障。
高效能治理最根本的方法,在于开展社会矛盾冲突源头分析。这是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系统治理的前提,更是各种专项治理的起点。公安机关要紧紧抓住社会矛盾冲突的深层次原因,全面搜集线索、迹象、证据,掌握其演进过程,形成立体质态分析图谱,进而看到各种社会矛盾冲突的源头、因素、结构、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源头治理提供坚实的依据。
高效能治理实质上要求科学部署警力、技术等资源,确保依法治理、各部门共同治理以及群众自治有机统一。依法打击犯罪,既能获得群众的支持,又切实警戒潜在违法人员,使人民群众始终感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各部门的社会治理,意味着公安机关不再单打独斗,而是依托社会资源的科学有力整合,做出精准决策和风险预警,打好主动战、整体战、合成战;公安机关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实际推行“信息化+铁脚板”“进圈入群+进门入户”“专门工作+群众路线”等工作法,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
高效能治理需要在关键时刻作出敏捷响应。公安机关要发挥专业能力和组织优势,强化对各种安全风险因素全面排查、主动介入、逐一排除。要坚持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精准衡量社会矛盾冲突状况:冲突涉及的广度、剧烈程度和持续性。在此基础上,实施快速反应,灵活应对,保持公安机关高效能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
发挥技术赋能作用
当前,智能化已经成为时代特征。高效能治理的实施必然要求公安机关更加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发挥技术赋能的作用,打造具有融合、共享、同步、一体化特点的警务运行平台,建立激活警力的触发机制,从而构建现代化的运筹谋划和决策指挥的体系,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
打造情报、指挥、行动联动的一体化指挥平台。公安力量要打造“情指行”一体化平台,建设以指挥中心为枢纽,各警种为依托,以大数据为底座的运转模式,形成统一指挥、各方响应、数据支撑的平台,推动各部门、各警种实现持久、制度化的沟通交流,使常态化研判、扁平化指挥、合成化行动的新的警务模式落地生根。
建立快速激活各种力量的触发协调机制。敏感监测社会治安质态,建立触发机制,是提升高效能治理能力的关键。公安机关要保持对社会治安质态的高度敏感,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并通过智能化研判及时预警。要构建灵活多样的作战单元,确保各要素的协调性和系统性,以灵敏高效措施应对各种风险。
运用现代化技术支撑的智能决策系统。AI大模型的发展为重塑决策机制提供了巨大空间。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建立以AI大模型为基础的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将人的主动性与智能网络的高速、海量、精确分析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构建模型,最大程度地增强指挥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从而实现感知、分析、决策和执行的全闭环管理。
(作者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