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根本在于政治引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是确保基层社会治理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保证。公安机关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中国特色基层治理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维护国家政权安全的高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要锻造坚强有力的公安基层党组织,坚持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党组织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引导党员干部民警从思想上固本培元,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铸牢忠诚警魂,以强烈的担当精神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以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跨前一步主动担当。要严明党纪警纪,全面从严管党治警,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把党组织打造成坚强的战斗堡垒。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都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我们国家就会很有力量,我们人民就会很有力量,党的执政基础就能坚如磐石。公安基层党组织要完善党员教育培训、监督管理、困难帮扶等机制,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忠诚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民警胸怀“国之大者”,自觉服务大局,从政治上识别问题化解矛盾,确保党的治理理念、政策主张在基层落地生根。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关键在于组织引领。基层党组织应立足工作大局,最大限度动员各方力量密切配合,推动解决基层治理难题。要“搭建平台”,推动协同治理。紧盯防范重大风险、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支持,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和组织,通过搭建党建联建、联席会议等制度机制,增进治理主体间的沟通交流和工作联动,构建协同运行机制,切实解决基层治理难题。要“组织嵌入”,推动队伍整合。推动派出所所长进街道(乡镇)班子、党员社区民警兼任居(村)党组织副书记,通过党员民警参与基层地方党组织议事,实现公安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有效推动基层治理难题的破解。要“多格合一”,推动阵地融合。由公安部门牵头,协同警务网格、综治网格等多方力量,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多格合一”治理体系。上海公安机关在做强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矛盾纠纷化解主体架构的基础上,聚焦金融、劳资、教育、医疗、消费等不同领域突出矛盾,通过党建引领将教育、民政、住建、卫健、市场监管、房管等相关部门和组织整合到一个机制平台上,实现信息互通、资源互助、功能互补,构建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体系。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目标在于价值引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不仅要解决当下难题,更要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把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好、合理诉求解决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以德法共治引领社会和谐。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法律和道德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功能时指出:“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公安机关要在党的旗帜指引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群众运用法律“定分止争”、维护利益。同时,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社会治理的“源头活水”,大力弘扬尊重差异、诚信正义、互谅互让、和合大同的优秀文化,凝聚依法、理性、平和处理矛盾纠纷的社会共识,以德治“春风化雨”的方式最大限度化解矛盾冲突,大力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氛围。此外,要积极实施主动警务、预防警务,通过党建引领下的创新平台和机制,建立畅通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权益保障机制,及时收集民意,排查矛盾隐患,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让人民群众共享治理成果,为凝聚人心和形成更高社会认同创造条件。要大力培养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公共精神,引导群众参与民主决策、协商治理,通过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针对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分散、社会力量参与渠道不畅、治理创新机制不完善等深层次矛盾,通过方向指导、价值倡导、示范引导,激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主体精神,孕育催生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良性互动的协商式治理,打造“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党建红”的引领下,公安机关跨前一步、主动担当破解社会治理难题。这将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实践,必将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打牢基础。
(作者单位:上海公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