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地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然而,一些诈骗分子却将“黑手”伸向了高校招生领域,严重扰乱正常招生秩序。
分析涉高校招生诈骗屡禁不止的原因,主要是不法分子利用了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不断制造焦虑、放大侥幸心理,让受害者在慌乱之中掉入陷阱。其次,招生政策的专业性与复杂性,也使得部分家长和考生缺乏清晰认知,给了虚假信息可乘之机。此外,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薄弱,也让诈骗分子能精准锁定目标群体,实施有针对性的诈骗。针对高校招生诈骗的特点与危害,考生和家长需建立多维度的防范体系,做到“四要四防”:
一要认准官方渠道,防范山寨信息。网络上大量仿冒的招生网站、新媒体账号,常通过篡改域名、复制官方页面等方式混淆视听。查询信息时,务必认准“官网”标识,通过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高校官方平台获取政策解读与录取数据,对非官方渠道的“内部消息”保持高度警惕。
二要理性看待志愿填报,防范高价服务陷阱。部分机构包装“高考志愿专家”,以“内部数据”“精准定位”为噱头,推销数万元的咨询服务。考生和家长可免费使用官方发布的志愿填报辅助系统,防止掉入虚假服务付费陷阱。
三要严守招生流程常识,防范“特殊渠道”谎言。遇有人以“领导关系”“招生办内部人员”名义接洽,务必直接向学校招生办核实,切勿轻信转账要求。
四要强化信息保护,防范志愿被篡改风险。需妥善保管个人信息,不在非官方平台输入敏感数据,志愿填报后及时修改密码,定期登录系统核查志愿状态,发现异常立即联系招生办与警方。
守护招生公平,打击诈骗犯罪,需要相关部门协同发力,更需要考生和家长筑牢心理防线,保持理性判断,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