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单元警务工作法”:划分4个警务区,组成民警、辅警、楼长(片长)共同发力的治安管理队伍,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
●创设“居民说事室”平台:通过群众议事收集社情民意,形成“群众出题、警民破题”良性互动机制
●创新“科技+机制”双驱动:自主研发“链接式”房屋管理系统,总结“七字诀”闭环工作法,有效防控“民转刑”案件
3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公安局松山区分局向阳派出所社区民警拨通了回访韩大爷的电话。“晚上能休息好了,楼上没有大动静了……”老人欣慰的回答背后,是一周前民警与“楼长”协同化解噪音纠纷的努力。
当时,韩大爷因附近饭店音响扰民与商家僵持不下,负责片区的“楼长”发现后立即上报。向阳派出所迅速组建由分管副所长、社区民警、事管员构成的联合调解组,仅用1小时便促成双方达成协议:饭店调整设备使用时段,老人也体谅商家经营需求。这种高效化解模式源于该所推行的“单元警务工作法”。根据辖区治安特点,向阳派出所将辖区划分为4个警务区,按照社区民警责任区实行“楼院化”管理:楼房区以单元为单位选出“楼长”、平房区以院落为单位选出“片长”,组成民警、辅警、楼长(片长)共同发力的治安管理队伍,再根据社区群众实有常住人口数,合理安排巡防力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
据向阳派出所所长梁大鹏介绍,近年来,向阳派出所不断加强群防群治工作,积极发动小区内的老党员、保安员、退休老教师,开展“事管员”队伍建设工程,建立起“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治理格局。
3月11日,在距离韩大爷家不远的向阳派出所金华社区警务室,63岁的居民吴江明正通过“居民说事室”,就小区如何排查防范电动车充电安全隐患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民警记录后联合物业实地勘查,推动社区加装智能充电桩。这种“群众出题、警民破题”的议事机制,已成为收集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利用“居民说事室”,民警不定期邀约群众,听取群众呼声,及时发现治安隐患,为打造平安社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单元警务工作法”和“居民说事室”外,各警务区还结合辖区特点推出“小创新”:自主研发“链接式”房屋中介管理系统,动态管控辖区流动人口;针对城中村治安难点总结“围、堵、查、控、疏、教、帮”七字诀、行业场所“五实”、便民服务“我+你”等切合实际、便于操作的警务工作法。这既方便了辖区群众、驻区企业,又提升了工作效率,有效减少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