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公安部公布5起依法整治“机闹”维护航空安全秩序专项行动典型案例,涵盖在飞机上霸座、吸烟、打架斗殴、开启应急舱门、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等多发违法犯罪行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近年来,民航领域扰乱机舱秩序、甚至危害飞行安全的“机闹”案事件时有发生,已严重威胁民航安全秩序,损害旅客安全出行权益,公安机关对此始终保持零容忍态度,坚决依法惩治“机闹”行为。
典型案例中的“机闹”行为到底有哪些危害?“机闹”行为触犯了哪些法律法规?记者专访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副教授钟凯、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安全保卫系讲师刘晓非,以案释法解读“机闹”危害。
机上吸烟、霸座严重扰乱航空器上秩序
3月16日,黑龙江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接航空公司报警,称由长沙飞往哈尔滨的航班上有1名旅客在卫生间吸烟,触发机上烟感报警装置;3月18日,河南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接航班机组报警,称在飞机处于待飞状态时,有一名醉酒旅客不听劝阻强占座位……在公安部发布的“机闹”典型案例中,公安机关依法分别对机上吸烟、霸座人员予以行政拘留5日和10日的处罚。
刘晓非介绍,根据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公共航空旅客运输飞行中安全保卫工作规则等规定,机上吸烟和霸座都属于严重扰乱航空器上秩序的违法行为,都会对飞行安全造成影响。“以机上吸烟为例,封闭交通工具内吸烟,可能引发烟雾报警器报警,引起旅客恐慌,从而对飞机平衡和控制造成严重影响,严重的可能导致机上火灾。”刘晓非说。
钟凯介绍,对于机上吸烟、霸座等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明令禁止的违法行为,民航公安机关可以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处以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将依法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钟凯表示,为保障飞行安全、维护民航运输秩序,我国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等法律法规都针对“机闹”作出专门规定,编织了依法惩治“机闹”行为的法网。
记者注意到,在发布的典型案例中,旅客黄某某、郭某某与梁某某3人因客舱座椅靠背调节产生纠纷,继而发展成打架斗殴,公安机关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对当事人作出行政拘留和罚款的处罚。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3月1日,某航空公司报警,称潘某某在首都国际机场航站楼柜台问询处称某航班飞机上有炸弹。随即民警迅速出警,经民警调查发现,潘某某到达航空值机柜台时该航班已结束值机,因未赶上航班,为发泄不满情绪,从而谎称飞机上有炸弹。在公安部发布的这起“机闹”典型案例中,因为潘某某的违法行为,造成该航班全体旅客及行李进行防爆检查及二次安全检查,致使航班延误约2小时。
“民航在应对、处置各类威胁信息时会面临极高的成本。严重扰乱正常的生产运行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造成极为恶劣社会影响的,会依法受到严惩。”钟凯说。典型案例中,被告人潘某某的违法行为构成刑法规定的犯罪要件,犯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最终被法院依法判处拘役5个月,缓刑6个月。
钟凯介绍,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擅拉应急出口手柄导致严重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
3月30日,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机场公安局接机场调度报警,称从北京飞往厦门的进港航班刚停靠到机位后,张某将应急出口手柄拉下,放出逃生滑梯。机场公安经核实确认线索无误后,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对张某给予行政拘留12日的处罚。
“典型案例发布中擅拉应急出口手柄的情境,会在实际过程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刘晓非表示,将应急出口手柄拉下就会打开应急舱门,如果在起飞前打开,飞机将无法起飞。同时,打开舱门往往会导致放下逃生滑梯,滑梯每打开一次要消耗至少10万元的成本。
提起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刘晓非介绍,如果在起降过程中打开舱门,会导致滑梯在放下的过程中被气流撕裂,产生的碎片会影响飞行安全,特别是碎片被吸入发动机,可能造成发动机起火,如果飞机升力不足,飞行员处理时间不够,极可能造成机毁人亡。
钟凯介绍,“机闹”行为情节恶劣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据刑法构成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交通工具罪、寻衅滋事罪以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等犯罪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短评:善用法治利剑惩治“机闹”
整治“机闹”,事关航空安全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机闹”不仅严重扰乱正常的生产运行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增加飞行风险隐患,提升运营管理难度和成本,还干扰其他旅客正常出行安全、危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为了依法惩治“机闹”问题,公安、民航等相关部门携手合作,不断扎紧法律篱笆,擦亮法治利剑。2023年7月以来,全国民航公安机关开展专项行动,依法从严从快从重打击“机闹”,有效遏制了“机闹”多发态势。今年年初,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惩治在使用中的航空器内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对民航领域相关违法行为性质和罪名认定作出了细化规定,为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此类违法犯罪提供了坚实法律保障。
法治社会绝不允许“机闹”。整治“机闹”是一项长期工作,要用法治力量严惩“机闹”,营造和谐、理性、有序的飞行环境。
各部门要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规范空中执勤,强化协同处置,坚持严惩立场,依法履职,善用法治利剑护航飞行安全、旅客安全、公共安全。要加大整治力度,加大依法打击震慑力度,健全完善协作机制和应急处置预案。要加大惩戒力度,推动将“机闹”人员纳入严重失信人名单。要协作联动,不断探索,建立了行之有效的从严从快处置机制。在强化专业培训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实战演练,努力提升矛盾化解和风险防控的意识和能力。要凝结各方合力,做好宣传引导,强化宣传警示,推动全社会增强法治意识,不断提高广大旅客守法自觉,让诚信出行、文明出行蔚然成风,让空中旅行空间更舒适,百姓旅途更平安。(石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