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不朽 薪火相传
史礼海、武霖、夏琨、许喆、许允若……一个个闪亮的名字,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
警徽闪耀,皆是忠诚。生死关头,他们不怕牺牲、冲锋在前,将群众和战友护在身后;危难时刻,他们挺身而出、向险而行,在救援一线奋勇拼搏;日常工作,他们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将一片丹心献给党和人民。一枚枚警徽见证人民警察的赤胆忠心,一道道身影筑起平安中国的钢铁长城。他们用热血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用生命谱写了新时代人民公安的壮丽凯歌。
接力擎旗,薪火相传。站着是一面旗帜,倒下是一座丰碑。如今,史礼海警务室民警用一件件为民实事,回应着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武霖警务先锋队”队员担当履职、勇毅前行,守护着一方平安;“00后”民警梁天接过精神之炬,运用“许允若工作法”,提升高峰时段的通行效率……新时代公安民警用行动作答:英雄的精神永不凋零,忠诚的基因赓续传承。
春风轻拂,万物萌发,英雄的故事在大江南北续写。你看,街头巷尾的“警察蓝”在风雨中奔走,户籍窗口的微笑温暖心扉,110接警台的应答声昼夜不停……这就是最好的纪念——是坚守,是行动,是坚如磐石的信仰。
作者:万广朋
一个有“钻劲”的警察
史礼海生前开展案情分析。
【人物档案】 史礼海,生前系陕西省西乡县公安局城北派出所四级警长。2024年4月10日,史礼海为保护群众与歹徒英勇搏斗,身中数刀壮烈牺牲,年仅33岁。史礼海牺牲后,被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
我和史礼海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是“办案搭档”、好战友、好朋友。
史礼海的牺牲成为我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痛。他的英勇事迹激励着我,他的优秀品质影响着我,他的个人魅力感染着我,是我记忆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学而不厌、学以致用,刻苦钻研、虚心求教,是史礼海对待学习的态度。
2022年12月,我们派出所推进“两队一室”改革,警力重新组合定岗。我和史礼海都被编入办案队。辖区发了案子,我俩就成了“办案搭档”,有时会为了准确定性立案争得面红耳赤。
每天早晨,史礼海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打扫完卫生后,就坐在办公桌前,打开笔记本认真学习。上大学时,他学的专业是消防工程,属于非公安科班出身的“门外汉”。他说,学习得用“笨办法”,提前把每日工作计划、案件侦破思路、重点要点、犯罪嫌疑人特征等信息记录下来,方便逐条梳理和随时复盘,以此提升业务能力。正是因为这种“钻劲”,他很快成为单位的“行家里手”。
真诚守信、与人为善,热情服务、一心为民,是史礼海对待群众的态度。
史礼海负责的二里社区有几个便民微信群,在群里,他从不“潜水”,而是积极向群众推送个人微信名片和电话号码,只为多听听群众的意见。
熟门、熟路、熟民情,史礼海凭借着“铁脚板”和“热心肠”,被群众亲切称为“小史警官”。
在我和史礼海共事的时间里,他一直用行动默默影响着我。虽然我们同为“90后”,但他那种踏实认真、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如今,他离开了我们,我要发扬他的精神,踏着他的足迹,继承他的遗志,告慰他的英灵。
讲述:廖丛森(陕西省西乡县公安局城北派出所三级警长)
整理:记者 阮仕喜 通讯员 赵开贵 凌文祥
“遇到困难,找小武警官准没错”
武霖生前进校园开展安全宣传。
【人物档案】 武霖,生前系山西省定襄县公安局晋昌派出所民警。2024年4月,武霖在依法核查一身份可疑男子时,突遭对方持刀袭击,搏斗中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7岁。武霖牺牲后,被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武霖的办公桌上,桌上的鱼缸内,几只小鱼游弋着,鳞片在光影中忽明忽暗。武霖走后,他生前喂养的小鱼被同事们照顾得很好,这也成了我们寄托思念的一种方式。
距离武霖牺牲快一年了,每当看到他的遗物、照片,我就会想起和他并肩作战的日子。
2021年5月,武霖主动申请来到晋昌派出所,担任社区民警。面对辖区面积大、人口基数多、事务繁杂的实际情况,武霖走街串巷,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及时协调解决群众求助。居民都说:“遇到困难,找小武警官准没错。”
2023年11月底,晋昌派出所辖区某工地内,一名工人与包工头发生纠纷,该工人一气之下爬上30多米高的塔吊。接警后,武霖和同事立即赶赴现场。眼看情势危急,武霖果断爬上塔吊,开展劝阻工作。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劝导,武霖成功解开了工人的心结。事后,武霖积极跟进,耐心调解,彻底化解了这起纠纷。
武霖的故事根本讲不完,他通宵达旦研判案件,冲进失火农田帮助灭火,踩着过膝的大雪救助群众……武霖辛勤奔波的日日夜夜,深深烙印在了我们的心里。
如今,我们以武霖为榜样,牢记为民初心,接续奋斗。定襄县公安局在晋昌派出所成立了以武霖的名字命名的警务先锋队,并举行了授旗挂牌仪式,在集体点名时,每当点到武霖,全体民警都会齐声答到。这支承载英模遗志的队伍,正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武霖,我的战友,你走后,我们就成了你,肩负起你未完成的使命。我们将把对你的思念化作拼搏的力量,沿着你的足迹奋勇前行。
讲述:刘艳(山西省定襄县公安局晋昌派出所民警)
整理:记者 庞卫坤 通讯员 郑鑫宇
“这人有真本事”
夏琨生前参加警务实战演练。
【人物档案】 夏琨,先后任吉林省白山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副支队长、支队长,临江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2024年7月,夏琨在抗洪抢险中因公牺牲。夏琨牺牲后,先后被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被吉林省政府评定为烈士,被吉林省委追授“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时间过得真快啊。老夏,我那能把后背交给彼此的兄弟,一晃都走了8个多月了。
夏琨,我心中的老夏。记得和他第一次见面是2011年1月20日,那时全省公安机关组建巡特警队伍,我从部队转业到白山市公安局报到,是老夏接的我。他中等身材,戴眼镜,怎么看也不像全省公安警务实战教官,但听他集合整队时下达的口令,坚决、干脆,我知道这人有真本事。
“从今往后,我们就是能把后背交给彼此的兄弟了,要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时光。”初见面时,老夏对我们说出了这句话,随后近10年朝夕相处的岁月,他说到做到。
日常训练中,老夏跟我们一起摸爬滚打,夏天时总是自己迎着太阳,让我们背对阳光。除了帽檐和眼镜遮住的地方,老夏的脸晒得黑黝黝的、脱了皮,笑起来显得一口牙特别白。只要有他在,无论干什么,我们心里都很有劲、特有底。
“想练就过硬本领,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多付出。”老夏是支队长,也是排头兵。他要求我们做到的,他首先做到。红蓝对抗中,他带头冲锋,头顶被“蓝方”砸起大包也无所畏惧;大型演练时,他事必躬亲,每天都要高声下达动作口令1000余次,嗓子喊出血也没下过训练场。
2018年5月,老夏带领我们5名队员抓捕3名持刀贩毒嫌疑人,抓捕时他反复强调:“一会儿我先进去,你们在我后面,配合好。”当宾馆服务员敲开门后,他迅速行动,口中大喝“别动”,同时控制住开门的犯罪嫌疑人,队员们紧密配合,成功制伏另外两名犯罪嫌疑人。我们从进入房间到带离犯罪嫌疑人总共用时不到30秒。
我会沿着老夏的足迹,接续奋斗,与战友们共同努力,继续创造荣誉、守护荣誉、捍卫荣誉,持续锻造尖刀队伍,守护城市平安。
讲述:李玉锋(吉林省白山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副支队长)
整理:记者 庄玲玲 王恩浩
永远把群众放在第一位
许喆生前研判案件。
【人物档案】 许喆,生前系天津市滨海新区公安局刑侦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四级高级警长。从警22年,许喆始终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身心投入公安工作,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3次、三等功2次。2024年9月15日,许喆因胃癌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43岁。
我是佟海晨,许喆的徒弟。师傅已经走了6个多月了,可我总不愿接受这个事实。有时工作上遇到困难,我还会习惯性地掏出手机想给他打个电话,可这时才骤然想起,师傅已经不在了。12年前,我带着满腔热血与一丝忐忑,成为一名重案刑警。那时的我如同一张白纸,对未来既憧憬又迷茫。就在这时,我遇到了影响我一生的人:我的师傅许喆。
我至今仍记得和师傅的第一次见面,那天很冷,师傅的脸在斑驳光影的映衬下棱角分明,目光中有一种无法掩盖的炽热和信念。他个子不高,但讲起话来中气十足,带着一种力量感。他的话不多,但每一个眼神、每一次行动都透露出对工作的热爱。
师傅的世界很纯粹,就是办案子。他侠肝义胆、重情重义,一辈子都在和案子“死磕”。他永远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案件战术板上画满了符号,他说每个标记都是被害人在等公道。那种热爱和坚定,不加修饰,无比赤诚。从他的身上,我不仅学到了业务,更学会了如何做人。
重案刑警经常要面对亡命之徒,抓捕的时候,师傅总会第一个冲上去。记得在2013年夏天,我们追捕一名犯罪嫌疑人,当时研判,犯罪嫌疑人身上可能携带凶器。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师傅和我埋伏在其落脚点周围,冒着40摄氏度高温,蹲守了5个小时。趁犯罪嫌疑人出来倒垃圾时,师傅迅速把握抓捕时机,将犯罪嫌疑人扑倒,戴上手铐,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当时,血气方刚的我总想往上冲,但他却说:“你们还年轻,以后还要破更多案子呢。”其实,我知道,他怕我们有个三长两短,没法向我们的家人交代。
师傅,我们将以您为榜样,惩恶扬善,除暴安良,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讲述:佟海晨(天津市公安局滨海分局板厂路派出所副所长)
整理:记者 张婧怡
手绘图里的为民初心
许允若生前开展夜查工作。冯晨露摄
【人物档案】 许允若,生前系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吴中分局交通警察大队一级警长。2024年11月5日,在路面执勤的许允若被一辆货车撞倒,身受重伤,被紧急送医救治,于2025年1月14日不幸牺牲,享年55岁。
清明前夕,我独自坐在办公室,轻轻翻开师傅许允若生前的工作笔记。泛黄的纸页间,折叠着一张师傅手绘的图纸——新家桥的交通流量图。
师傅手绘的道路线条虽然简约却十分精准,旁边的标注密密麻麻,能看出反复修改的痕迹。这张图是师傅许允若用脚步丈量、用汗水绘制的“战地图”,也是他留给我的最后一份“教案”。
许允若是我的师傅,更是我交警生涯的引路人。记得刚加入城区中队,第一次参与夜查任务时,我手忙脚乱地摆放锥筒。他一把按住我的肩膀说:“锥筒间隔要逐步缩小,别忘了开警示灯!”之后,他手把手教我卡住查缉位、预判风险点,还反复叮嘱我要注意保护群众和个人安全。“安全无小事,每一处细节都必须做到最好。”他是这么说的,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每天6时30分,师傅早早赶到中队,灌满热水壶,拎起执勤包,走向新家桥,笔直地站在车流中,利落地指挥交通。数十年如一日,他的身影成了“路标”。附近居民都说:“无论刮风还是下雨,在新家桥准能看到许警官指挥交通。”几十年来,师傅的每一声哨音、每一个动作,都是对道路畅通、群众平安的郑重承诺。
师傅牺牲后,我负责新家桥的岗位。
清明期间,新家桥路段车流骤增。我以师傅的手绘图为基础,结合“动态流量热力图”和警用无人机,优化配时方案,大幅提升高峰时段的通行效率。我想,师傅肯定会欣慰地说:“我的‘老办法’加上你的科技‘新手段’,可真行!”
师傅总说:“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一定要干好!”这句话重若千钧,是师傅用生命践行的诺言。当我在恶劣天气中坚守岗位时,当我分析数据遇到困难时,总会想起这句话,想起师傅坚毅的身影。他就像一个永恒的路标,指引我奔赴每一个明天。
讲述:梁天(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吴中分局交通警察大队城区中队民警)
整理:记者 李路 通讯员 郁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