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父辈警号 矢志公安事业
“希望你们以英雄的父辈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刻苦学习训练,努力练就报国为民的过硬本领,矢志不渝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血脉相连、警号重启,公安英烈子女毅然接过父辈旗帜,完成未竟的事业。在肆虐的洪流中、泥泞的山路上、疯狂的尖刀前……他们的父辈以无畏的逆行姿态,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守护人民幸福和安宁作出了牺牲奉献。他们的父辈倒下了,化作苍穹上不灭的星辰,照耀着万家灯火。
英烈血脉代代传承——从小耳濡目染,喜欢立正敬礼,热爱藏蓝警服;一直坚强独立,经常偷偷对着照片呼喊,更会把眼泪擦干面对新的一天。人民没有忘记英雄——各级公安机关高度重视关爱公安英烈子女工作,组织走访慰问,推进助学活动,传递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以及全社会的温暖。时光流逝,这些温暖记忆浇灌着理想信念之花,滋润着忠诚奋斗根脉,给予公安英烈子女前进的不竭动力。
父辈的精神如灯塔照亮公安英烈子女从警路——对党忠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坚决维护政治社会大局安全稳定;服务人民,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执法公正,全力整治社会治安问题,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纪律严明,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落实于行,始终做到忠诚履职、担当作为,让党和人民放心。
接过父辈警号的公安英烈子女,必将传承父辈遗志守护群众平安,矢志不渝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不懈努力,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记者 史谦)
接过您的接力棒守护万家安宁
谢馨辉坚守“护学岗”。张红军摄
又是一年清明节,一名年轻民警来到墓碑前,俯身放下鲜花,轻轻地抚摸了一下墓碑,轻声说着:“爸,我来看您了。”
她是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湖南省花垣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谢昌忠的女儿谢馨辉。4月2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公安局组织谢馨辉等民警辅警前去悼念谢昌忠等公安英烈。在父亲的墓碑前,谢馨辉高举右拳,重温入警誓词。
2006年9月21日,花垣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接到人质被绑架的电话后立即展开工作。已经加了一个夜班、正在队里写文件的谢昌忠,听说歹徒手里可能有枪时,毅然请缨参战。谢昌忠和同事抓获不法分子石某、于某,就在走下楼梯的时候,歹徒拼死挣扎,谢昌忠在殊死搏斗中,被石某开枪击中腹部,因失血过多壮烈牺牲,年仅34岁。牺牲后,谢昌忠被评为革命烈士,被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父亲牺牲时,谢馨辉只有4岁。
由于年幼,谢馨辉对父亲的记忆,大多来自身边人的讲述。奶奶说,她的爸爸是个肯上进、能吃苦的孝子;父亲的同事们说,她的爸爸责任感强、甘于奉献、不怕困难……在父亲的影响下,从警的种子在她心里萌芽。2020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校期间,谢馨辉努力练就过硬本领,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心怀爱国之情与从警之志,她与另外7名在读公安英烈子女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学习训练情况和成长感悟,表达继承父辈遗志、守护平安中国的决心。
去年夏天,大学毕业的谢馨辉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父亲守护过的家乡工作。成为湘西州公安局政治部教育训练科的“新兵”后,谢馨辉勤奋踏实、工作细致,获得大家一致认可。今年1月10日,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封存了18年多的谢昌忠警号“161941”重启了,谢馨辉继承了父亲的警号。(记者 刘海平 罗文姣 通讯员 张红军)
用键盘和代码丈量您走过的路
陈晓开展网络巡查。(九江市公安局供图)
“爸爸,我想你了。”又是一年清明时,陈晓穿着笔挺的警服,来到父亲陈水印的墓前,眼中泛起泪花,胸前的警号“029114”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陈水印是江西省原星子县公安局蓼南派出所教导员,2010年7月,在抗洪抢险一线遭遇雷击,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年仅33岁。陈水印牺牲后,被批准为革命烈士,并被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
陈水印牺牲的那天,年仅9岁的女儿陈晓裹着雨衣,踮着脚尖趴在ICU病房的玻璃上,祈祷医护人员能将父亲从死亡线上拉回。然而,病床上的陈水印再也没有睁开双眼。陈水印的妻子桂凤至今保持着熨烫警服的习惯,虽从未向自己的儿女吐露只言片语,但儿女们深知,被熨得笔挺的警服上藏着最绵长的思念。
2018年秋天,陈晓考入江西警察学院。陈晓的行李箱里珍藏着父亲生前的执勤日志本,那是她心中最珍贵的纪念。那年,陈晓第一次在警校英烈墙上看到了父亲的名字,对他的思念再次萦绕在心头,也有了更多的自豪感。
大学四年间,陈晓总是揣着父亲的执勤日志本,父亲在日志里写下的“警察的学问都在群众鞋底的泥里”,成了陈晓的人生格言。陈水印被大家称为深扎泥土的“水牛警长”。1998年抗洪抢险时,他泡在水里堵管涌,尽管浑身冻得发紫,却笑称“水牛就该扎在泥里”。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受灾严重地区,操着乡音安抚群众“老表莫慌”。
2022年,陈晓考入九江市公安局,成为一名网安民警。她在心里默默告诉父亲:“我要以民警的身份,延续您未竟的事业。”当年4月3日,陈水印的警号重启。在庄严的警旗下,陈晓接过父亲的警号,“029114”有了第二次生命。
入警以来,陈晓参与侦办案件百余起,上百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为群众挽回了经济损失。站在数字化警务的新阵地,陈晓表示,将用键盘和代码丈量父亲曾经走过的路,用传承发散正义之光。(记者 曾芳洲 万泉君 通讯员 干昌健)
像您一样用心解决好群众困难
王学毰重温入警誓词。齐超摄
2014年11月2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绕城快速路大队民警王建忠在处置一起交通事故时,不幸被一辆超速行驶的大货车撞伤头部,经抢救无效因公牺牲,年仅53岁。他牺牲后,被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
在父亲的影响下,王学毰通过努力也成为一名公安民警。10年后的清明节,王建忠的警号“100813”重启,由王学毰继承。
在王学毰的印象中,父亲留给自己的是早出晚归的身影,是手机响起转身离开的背影,是自己生病无法赶回来的歉意,是无法带全家去旅行的愧疚,是离开时那句没有来得及说出口的“再见”……
“当我穿上警服的那一刻,我开始理解您和公安工作,特别是当我戴上您的警号后,您便成了我前行路上的骄傲和动力。”王学毰慢慢明白,父亲的职业坚守和服务群众的初心,是正义使然、是责任担当,“当我成了您,我才懂了您。”
来到工作岗位后,王学毰在一趟又一趟的夜查中、一次又一次的早出晚归时,深刻感受到父亲身上的责任和辛苦,特别是在春节安保的工作岗位上对家的思念。
“工作初期,面对繁重复杂的任务,我有时感到个人能力不足,但我同时在思考,如果是父亲在这里,他会怎么做。”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王学毰总会想起父亲,“我可不能丢父亲的脸,要争取把每一个工作任务落实好。”她从未犹豫退缩,全身心投入工作,深入小区,挨家挨户走访,不断以父亲鼓劲自己,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2021年,王学毰从社区民警转岗为和父亲一样的交警。进入银川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西夏一大队后,她感觉自己离父亲更近了。巡逻、站岗……她沿着父亲走过的路,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走得很踏实。像父亲一样,王学毰至今没有出现过一次执法失误,赢得了同事和群众的认可和称赞。同时,她深知,做好这份工作,要像父亲一样,不仅要精通业务,还要用心去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记者 苏婕 通讯员 伍甜甜)
沿着您的足迹巡逻在草原雪山
多杰才让宣传反诈知识。松长元摄
1月13日,青海省同仁市公安局举行“060206”警号重启仪式。警号“060206”佩戴在多杰才让胸前时,这名新警的指尖微微颤抖——那是父亲更藏多杰生前佩戴过的警号。时隔多年,警号“060206”开启新的征程。
2015年的虫草采挖季,时任同仁市公安局副局长的更藏多杰在海拔4500米的巡逻途中倒下。看到多杰才让,同事们不由想起更藏多杰生前的场景:更藏多杰总是穿着藏蓝色警服,带着药瓶穿梭在牧民帐篷间;更藏多杰在调解草场纠纷时旧疾发作,却坚持用沙哑的嗓音安抚牧民……更藏多杰在最后一次巡逻时,倒在月光下的山道上,手里还攥着未写完的工作日志。
在多杰才让的童年记忆里,父亲总是加班至深夜才穿着凝结了霜花的警服归来,仍要打开台灯学习业务知识,揉着太阳穴的手背上青筋高高凸起。有个雪夜,父亲回来后将他抱到膝头,指着警号说:“这是爸爸的‘身份证’,也是千家万户的平安锁。”银色警徽在夜里闪烁,也在多杰才让心底种下了警察梦的种子。
备考警校的日子里,多杰才让将父亲的照片贴在台灯底座。学累了,照片里的父亲仿佛就会轻拍他的肩膀,提醒继续前进。考入青海警官职业学院后,他经常会看看远处连绵的雪山,回忆父亲巡逻时的背影,浑身是劲,继续参加体能训练。
入警后,母亲将多杰才让崭新的警服熨得笔挺,奶奶用布满褐斑的手轻抚警号,眼睛里泛起泪光:“你阿爸的平安锁,现在扣得更紧了。”
如今,多杰才让沿着父亲的足迹巡逻在草原。虫草采挖季的寒风依旧刺骨,巡逻时踩过碎石的声音与记忆中的脚步声重叠。调解草场纠纷时,牧民认出他是更藏多杰的孩子,硬塞给他糌粑。反诈宣传中,藏族阿妈握着他的手说:“你和你阿爸一样,都是我们的平安锁。”
每个深夜归家,母亲总会像对更藏多杰一样,给多杰才让准备温热的酥油茶。客厅墙上,父亲的老照片与多杰才让的新警服默默相对。妹妹在视频通话里举起学习资料:“哥,我也要当民警。”这一幕幕,总会让多杰才让想起激励自己奋斗的父亲。
今年清明节,多杰才让带着妹妹来到父亲墓前,墓碑上父亲的照片在阳光下泛着微光。他轻轻抚过墓碑,仿佛又触到了父亲温热的手掌。两代人铸造的平安锁,在雪山间绽放新的光芒。(记者 黄钧钧 通讯员 松长元)
以奋斗青春延续您的从警荣光
陈颖参加安保执勤。朱奕东摄
“爸,今年是您离开的第24个年头,我很想念您。”清明节前夕,海南省三亚市公安局民警陈颖来到父亲陈华墓前,说起了心里话,“我现在每天都在努力追寻您的脚步,您的警号‘024596’和我一同并肩作战,也请您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
陈华生前是三亚市公安局民警。2001年5月,在围捕持枪抢劫杀人歹徒过程中,面对穷凶极恶、负隅顽抗的歹徒,陈华第一个冲入房内,连开两枪击中歹徒,几乎同时,歹徒开枪打中陈华。陈华身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年仅36岁。同年,陈华被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被评为革命烈士。陈华的警号就此封存,那时的陈颖刚满4岁。
“很多人问我对父亲最深的记忆是什么,也许是小时候独自坐在家里等他回来,也许是总也不能和他一起吃饭。”陈颖说,父亲在世时,自己年纪很小,许多记忆都已模糊,父亲对自己的影响要从真正长大懂事的阶段开始。陈颖从报纸等资料以及旁人的讲述中,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了父亲,才知道他是一名英雄:从警16年,他在侦查破案、打击犯罪中身先士卒,侦办160余起大案要案,办案经验特别丰富;他知道那场围捕行动的凶险,仍然主动请缨、冲锋在前,全力保护群众以及同事的生命安全。
陈颖有空时总会翻出父亲留下的资料,看着那些照片、工作笔记以及奖状、奖章,渐渐明白了父亲当时的选择,也明白了人民公安的责任。成为一名公安民警一直是陈颖心中的理想,也是这么多年支撑她奋斗的精神支柱。经过不懈努力,2024年,陈颖考入三亚市公安局,成为一名光荣的公安民警。
“2024年对我而言意义非凡,如果父亲在世的话,正好退休,而这一年,我成为了一名新警,重启了父亲的警号‘024596’。至今都忘不了那天同事呼叫警号时,我高声回应,那闪光的警号仿佛映出了父亲的笑脸。”陈颖目光坚定,“每当穿上警服,就感觉父亲与我同在,鼓励我努力工作,以奋斗青春延续他的从警荣光。”(记者 陈俊锐 通讯员 郭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