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察网讯 记者吴艺、通讯员庄莉强报道:近日,上海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打击损害消费者权益经济犯罪有关情况。近年来,上海公安机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深入开展“砺剑”系列打击整治行动,与市场监管等部门密切协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努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2024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累计侦破制假售假、投资理财诈骗等各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经济犯罪案件1800余起,有力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摧毁“产供销”犯罪网络
根据公安部部署,上海公安机关持续开展“昆仑”专项行动,以“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断链条、追流向”为目标,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权假冒违法犯罪,摧毁了一批制假售假“产供销”犯罪网络,制假犯罪的生存空间被有效挤压。
针对一些侵权假冒商品通过网络交易流入上海的情况,上海警方一方面不断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电商平台的沟通协作,强化线索发现、查处力度,破获了30余起利用直播带货、通过设置“专拍链接”后由客服改价等制售假案件。
另一方面,上海警方积极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对大型商超、农贸市场等重点部位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加大对食品药品、服饰箱包、燃气电器等节日热销商品的排查力度,坚决筑牢安全防线。去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累计侦破各类侵权假冒案件1100余起,捣毁窝点1800余处。
营造更加安全支付环境
上海警方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紧盯信用卡诈骗等支付结算领域违法犯罪,不断强化专项打击整治,助力营造更加安全的支付环境。
当前,信用卡领域犯罪分工日益细化,犯罪团伙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较高。上海警方依托警银协作机制,不断强化与银行、金融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作配合,围绕骗领信用卡恶意透支等行为开展打击整治,打掉了一批利用资质包装诈骗信用卡资金的犯罪团伙,侦破此类犯罪案件60余起。
为进一步挤压此类犯罪空间,更好维护城市金融安全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针对搭建非法支付结算通道洗兑违法犯罪资金、利用有价物品对资金进行转移洗兑等违法犯罪行为,上海警方依法开展各类专项行动,破获各类地下钱庄和洗钱类犯罪案件200余起,强力斩断一批非法资金转移通道。
源头防范打击投资类犯罪
近年来,一些新类型消费陷阱披着更具迷惑性和欺骗性的外衣出现在消费市场。不法分子巧立名目、变换噱头,以合法外衣掩盖经济犯罪之实,严重侵害消费者财产安全。对此,上海警方会同行政监管部门强化风险研判,坚持打早打小,成功侦破了一批以投资农产品、数字藏品、养老保险、生态旅游、科技创新、绿色环保等为幌子的非法集资案件。
近年来,上海地区传销犯罪发案呈持续下降趋势,但传销组织利用互联网实施犯罪的趋势也愈发明显。对此,警方紧盯以加盟网络商务平台、销售原始股和养老保健为名的传销犯罪,加强多地协作联动,侦破了数起在外地组织、本地有人员参与的组织、领导传销案件。一些不法分子假借知名品牌名义,以提供加盟服务为名,诱骗投资人投资款项;一些不法分子以投资知名电影、参与票房分红为名,诱骗投资人签订电影投资合同,骗取投资款。警方开展源头治理、集群打击、领域整治,侦破此类案件1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
此外,近年来,随着新型虚拟商品销售渠道的普及以及众多新型社交平台的涌现,非法荐股犯罪逐渐演变出一套“短视频和直播获客、小额收费引流、私密渠道荐股”的新型犯罪模式,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近期,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牵头普陀、宝山、松江分局开展了对非法荐股犯罪的波次打击整治,抓获犯罪嫌疑人2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