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茶,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进入新时代,一片片鲜嫩的中国树叶变身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叶子”,带动脱贫致富、助力兴农富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在春茶飘香的季节里,从广西浦北的翠绿茶园到河南信阳的毛尖之乡,到云南勐海的古树茶香,公安机关积极护航特色茶经济,持续推出创新举措和暖心服务,守护着这片“致富叶”的平安生长、收获。
4月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公安局民警辅警在茶山巡逻。覃辉 摄
浦北护航“小叶子”变成“大产业”
深化“护茶警务” 推行“一企一警”
走进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平睦镇五峰山的钦香生态茶园,只见茶园绵延几个山头,一垄垄茶田向远方延伸,生机勃勃。当前正值春茶采摘、加工、销售的黄金期,浦北县公安局不断创新探索,以护航特色产业发展为抓手,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大局,努力做到护企安商有力度、有温度,助力茶农增收、茶企增效。
“阿叔,最近有没有陌生人进山?采茶时要注意保管好个人财物。”清早,浦北县公安局北通派出所民警裴剑栋带领辅警到石祖禅茶园巡逻。
石祖禅茶园位于五皇山山脉,地处云雾缭绕的原始森林、深山幽谷之间,面积达3000多亩。针对近期人财物流动频繁、涉茶案件易发特点,北通派出所立足公安职能,建立群防群治工作机制,组建“茶园护卫队”,加强对园区的巡逻防控。同时,他们联合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开展打击整治行动,严打盗窃春茶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茶企安心生产、茶农放心劳作。
浦北县的茶树种植主要集中在五皇山、葵峰山、五峰山,以桂青老茶树为主,不少老茶树树龄已超过百年。近年来,浦北县依托茶资源,围绕打造“一镇一品”主导产业,聚力茶品质提升、茶文化挖掘、茶品牌建设、茶旅融合发展目标,推动“小叶子”变成“大产业”,助力全县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持续深化‘护茶警务’品牌建设,既要守护好绿水青山,也要守护好群众的金山银山。”北通派出所所长黄才艺表示。随着茶旅融合发展深入推进,这支“茶园护卫队”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浦北公安的责任担当,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保驾护航。
为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浦北县公安机关创新服务模式,推行“一企一警”联络机制,组织民警定期到茶园走访,了解企业需求,协助解决用工纠纷、运输保障等问题,并联合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部门开展普法宣传,增强茶农、茶工法律意识,指导企业防范合同诈骗、知识产权侵权等问题;简化茶企相关审批流程,对物流运输车辆通行证办理、消防验收等事项提供“上门办、加急办”服务。针对茶旅融合新业态,他们加强对茶园观光区、茶文化体验馆周边的交通安全管理,并定期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
每年春茶采摘季,是平睦镇茶农最忙的时候。他们抢抓时机,忙着采茶、制茶供应市场,抢鲜上市。同样忙碌不停的,还有平睦派出所的民警辅警。他们从安全防范、治安管理、助企纾困等角度出发,着力解决困扰茶农、茶企和周边群众的“小矛盾”“小问题”,成为漫山茶树丰收画卷中的一抹别样“警”色。平睦派出所民警辅警上茶山、到地头,与茶农们面对面,以“谈收成、拉家常”的方式开展安防宣传,严防各类涉茶案件发生。
“公安护航不仅让茶叶‘种得好’,更让产品‘卖得稳’。”当地茶农李大姐感慨道。(记者 蒙茜 通讯员 黄琼)
4月1日,河南省固始县公安局民警向茶农宣讲安全防范知识。陈鑫 摄
信阳民警辅警上茶山入茶企问需求解难题
警务围绕茶园转 警力服务茶农忙
春风又绿浉河岸。3月中旬以来,在中国著名茶都河南信阳,春茶陆续进入了采摘期。作为“中国毛尖之乡”,信阳茶叶以其绿、香、鲜的特点享誉全国,成为当地乡村经济振兴的“致富叶”。
为全力保障春茶采摘、炒制、销售等环节顺利进行,营造健康、平安的经济发展环境,连日来,信阳市公安局将社区警务与“茶园警务”有机结合,组织民警辅警上茶山、入茶企、问需求、解难题,在重拳打击涉茶违法犯罪的同时,不断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
3月29日,位于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镇的毛尖茶种植区里,茶农们身挎茶篓,娴熟地采摘着毛尖茶嫩芽。茶山下,一辆辆载着茶叶的车辆鸣笛启程,将茶叶运往全国各地。信阳市公安局浉河分局民警一边开展治安巡逻,一边见缝插针地向茶农开展安全宣传。“春茶采摘时节,茶农们早出晚归,很难聚集在一起。我们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工作,这样的方式老百姓很喜欢。”浉河分局浉河港派出所所长苏晓东说。
针对春茶采摘期间茶山、茶园及周边地区人员、车辆数量大幅增加这一情况,信阳市公安局将警务工作重心前移,围绕护航“茶叶经济”制定便民利企举措和安保工作方案。全市各级公安机关抽调警力,采取“定点值守+动态巡逻+安全宣传”的形式,在不断提高治安巡逻密度和力度的同时,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严防各类涉茶案件发生。
“多亏了你们,才没有耽误农活。”3月初,商城县金刚台镇河口村某茶企与茶农由于采茶报酬发生矛盾纠纷。为了不耽误农时,商城县公安局金刚台派出所民警会同网格员、治安积极分子多次走访涉事双方,联合辖区司法所、村委会进行调解,并根据市场行情提出合理解决方案。最终,双方很快就相关问题达成一致,握手言和。
为守护好“致富叶”,信阳市各级公安机关结合辖区实际,推动警务前移、服务前伸,坚持“警务围绕茶园、民警服务茶农”,组织社区民警常态化进茶企走访,指导企业开展隐患排查,及时预警涉企犯罪新动向、新变化,有效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
信阳市公安局结合主动警务,启动“茶调解”机制。广大社区民警辅警联合村干部、网格员、治安积极分子等群防群治力量走村入户排查隐患、化解矛盾,做到矛盾纠纷“事前预警、事中跟进、事后回访”,坚决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春茶采摘生产的顺利开展,让茶产业真正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金叶子”。去年以来,信阳市公安局组织民警辅警深入企业恳谈走访600余次,推动涉茶矛盾纠纷数逐年下降。
此外,针对茶农忙于采摘、无暇办理业务等情况,信阳市公安局推出上门办证、送证等贴心服务,实现便民利企服务“零距离”。
“大家上山、下山一定要注意行车安全,记得戴好头盔,不要超员超载……”3月30日,在通往信阳市罗山县天桥村老寨山茶厂的必经道路上,罗山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辅警正进行交通疏导。
为全力做好春茶采摘期间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信阳公安交管部门通过“检查+宣传”双向发力,提前对全市茶园周边道路进行实地检查,重点排查整治道路长坡、临水临崖等路段安全隐患,在重要路段增设交通指示牌,每日投入充足警力定点执勤,引导车辆有序通行;组织民警辅警深入全市11个茶乡开展“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宣传,主动走访茶企、茶农,了解用工规模及出行需求,全面核查涉茶车辆和驾驶员资质,与茶企负责人签订安全承诺书,督促合理使用交通工具,杜绝交通违法行为,确保采茶工人乘车安全。(记者 孙雅琼 通讯员 齐奇)
4月3日,云南省勐海县公安局民警将办好的证件交给茶商。张晓敏 摄
特写:直播带货巡查 合同签订堵漏
一片叶子,兴起一个产业,富裕一方人民。4月初的云南省勐海县,厂区茶园里茶农、工人各司其职、默契配合,格外热闹。“藏蓝”身影行走其间,与一幅幅生产的美景交融成画。
“那些包装纸涉嫌侵权!”3月31日,环食药侦大队民警发现一主播直播间内堆放着当地某知名茶企的产品包装纸,存在侵权隐患。为避免事态扩大,民警在直播间和主播攀谈,并根据相关信息找到了直播地点。在民警教育下,主播承认了试图通过该知名企业品牌力量吸引流量的行为,并表示不会再犯。之后,环食药侦大队联合相关部门进行清查,收缴了这批未经授权的包装纸。
近年来,勐海县茶叶种植总面积超过90万亩,茶叶年产量达到4万余吨,全县汇集各类茶叶经营主体1.5万余家,茶产业年综合产值高达160亿元。
随着各大电商平台主播涌入直播销售茶叶赛道,主播在线泡茶、喝茶、卖茶成为一种新的销售方式。产业品牌形象和知识产权保护成为摆在勐海县公安局面前的新课题。为了解好这道“必答题”,勐海县公安局迅速制定工作方案,由县公安局环食药侦大队牵头,深入辖区各大茶叶直播基地和相关市场,紧盯各类可能危害茶企、消费者权益的乱象,持续开展线索收集、隐患排查和案件侦办工作,确保“直播带货”环境风清气正。
目前,“网络巡查+现场清查”已经成为一项常态化举措。去年以来,勐海县公安局共对茶叶直播市场开展清查40余次,整改问题27个,排查解决各类隐患55个。
“许警官,麻烦您帮我看看这份合同。”3月24日,勐海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大队长许思恒在一家新开的茶厂开展普法宣传时,茶商梭大哥拿出近期要签的一份合同。许思恒接过合同认真翻阅起来,很快发现了猫腻—合同中对方将“定金”写成了“订金”。
“如果是‘订金’的话,等到交付产品时对方可以找借口拒收。”许思恒解释道,“到时,产品已经生产出来,很大可能形成积压,导致重大损失。”果然,梭大哥提出质疑后,对方立即表示双方可以进行商议,决定是否更改合同。“幸好您心细,不然我们损失可就大了。”梭大哥感慨道。
针对茶企可能遇见的合同诈骗等高发经济犯罪,民警结合实际案例,向企业工作人员讲解相关法律知识和预防对策,并做好风险提示。今年以来,勐海县公安局组织民警走访茶企97家,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62次。(记者 马燕 通讯员 鹿晋芸 吴昊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