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右二)和同事研究案情。
是见证者更是践行者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回望西宁法治公安建设的每一个奋进足迹,都是一步一生花的灿烂。
近年来,西宁市公安局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持续发力,在原有“法律之家”和“法律人才库”的基础上,又成立了全省首个由19名民警组成的公职律师团队。围绕刑事、行政、合同、侵权、婚姻、继承六个方面,公职律师团队根据个人专长划分服务方向,累计为全市民警、辅警及家属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上千次,获得大家的广泛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建立了“指派+结对”工作机制,组织公职律师与法律顾问协同应诉,为“法律人才库”人员、公职律师参与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诉讼、信访积案化解等工作提供实战平台。通过锤炼,我们的专业素养进一步提升,在解答法律问题时,也更有自信和底气了。
随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建立,西宁公安的执法规范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如今的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办案区不仅有候问室、询(讯)问室、辨认室、人身检查室这几个基本功能室,还配置了未成年人询问室、护蕾小屋、速裁法庭、远程提讯室等现代化功能区域,“一站式办案、合成化作战、智能化管理、全流程监督”正逐渐成为新时代办案场所的标配。目前,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共建成10个执法办案管理中心、77个办案区,夯基固本、提质增效工作持续向前向好推进。
对于我们法制民警来说,面对数量庞大的案件,过去我们执法监督只能打“愚公移山”式的人海、时间战。如今,在“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法治公安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年,我们法制支队经过探索努力,建成了由7个子监督模块构成的“行政案件全流程监督模型”,涵盖了行政案件办理的立案、调查、处罚、执行等4个主要程序,在最大限度解放警力的同时,实现了对全市公安机关执法状况的精准把控,极大提升了执法效能和工作效率。在西宁市第八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智慧公安我先行”科技创新技能比武中,我们的模型荣获团体二等奖,成为科技赋能法治公安建设的生动实践。
作为一名法制民警,我有幸见证并参与法治公安建设的生动实践,期待用规范执法和科技创新描绘更加美好的未来。
(讲述:王植玉、中国警察网记者贾鹏杰、通讯员刘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