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春暖花开,各地迎来文旅热潮。在风景优美的自然景点,人们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历史文化街区,人们感受厚重的传统文化;在网红打卡点,人们体验现代旅游魅力和创意……各地公安机关创新旅游警务机制,推行主动服务、智慧服务,以“景中有警”的生动实践,守护“诗与远方”。
江西推行主动警务护航文旅热潮
“警察蓝”始终与山水同框
近日,江西省婺源县公安局民警辅警在景区巡逻。吕鸥 摄
春风拂过,染绿罗霄山脉,吹皱赣江碧波,唤醒了婺源层层叠叠的金黄油菜花,撩开了庐山云雾缭绕的锦绣面纱。江西,这方孕育了千年书院文化、红色文化的热土,拥有14个国家5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超7亿人次。
在如诗如画的风景背后,“警察蓝”始终与山水同框。当“特种兵式旅游”“打卡网红景点”成为新时尚,江西公安机关推行主动警务、智慧警务,推动多元共治,以“景中有警”的生动实践,为赣鄱文旅热潮添上厚重的平安底色。
科技赋能,织密景区安全网
4月17日,在海拔1600米的云中草甸,萍乡市公安局武功山分局民警胡峰正带着3只AI机器狗执行巡逻任务。AI机器狗能与游客进行简单的语音交流互动,为游客提供景区导览、天气预报等实用信息。这是江西公安机关推进智慧警务守护景区安全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面对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带来的安全管理挑战,江西公安机关加强与文旅部门联动,以智慧警务为核心,推动旅游警务向科技化、精细化、联动化升级,为全省景区织就了一张立体安全防护网。
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依托“潮汐勤务”模式,在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实时监测人流密度,精准预判客流高峰,科学动态调整巡逻警力部署。吉水县公安局从“智慧旅游安保”入手,实现景区警务可视化监督、数据化监测、智能化监管。安远县公安局三百山派出所借助无人机开展空中巡逻。上饶市公安局三清山分局将核心区划分为18个网格,推行“定点+动态+视频”巡防机制,及时处置游客求助警情。
多元共治,共享平安和谐美景
“各位游客,在景区游玩时要注意保管好随身物品,特别是接到‘快递理赔’电话时,一定要提高警惕。”4月15日,在带领游客前往庐山如琴湖的途中,导游龚女士不忘开展反诈宣传。这样的场景,在庐山景区已成常态。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在全省文旅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江西各地公安机关积极响应,多元共治的种子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
黎川县公安局将由退役军人、民兵组成的“老班长警务队”等力量源源不断补充到街头巷尾,分批参与日常清查整治、巡逻防控、矛盾调解、安全防范等工作。上饶市广信区公安局指导全区720余家民宿建立联防机制,常态化组织民宿业主开展联合巡逻。萍乡市公安局武功山分局金顶警务室设立“高山调解角”,联合志愿者、景区工作人员化解游客纠纷。
温情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
“现在有了免签政策,太方便了,我要带父母来美丽的南昌看一看。”近期,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达利亚与朋友在南昌市滕王阁旅游区游玩时,与正在开展政策宣传的南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民警分享道。
“我们在热门景区设立了南昌市公安局外国游客服务站,确保能够第一时间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南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入境管理科民警谭茜说。
游客在哪里,警务服务就延伸到哪里。江西省公安机关坚持以游客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提升旅游警务效能。井冈山市公安局联合相关部门在井冈山风景区周边设置停车位4000余个。宜春市公安局明月山分局民警利用巡逻间隙为游客讲解景区景点人文知识,并随身携带应急医药包,为游客及时提供暖心救助。婺源县公安局在全县657家民宿设立“护花义警”前哨站,为游客提供法律咨询、紧急救助等服务,全力擦亮旅游警务“金名片”。(记者:曾芳洲 万泉君 通讯员:宋柳)
邯郸丛台创新推出旅游警务工作机制
文化融入调解中 警务跟着客流走
4月16日,河北省邯郸市公安局丛台分局民警辅警服务游客。邢自强 摄
漫步在河北省邯郸市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青石板上似乎回响着蔺相如回车避让的谦逊,薄雾中仿佛可见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英姿。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纵跨人民路与丛台路两大主干道,是邯郸历史文化传承与展示的重要窗口,更是3000年历史文化的缩影,已成为邯郸市集文化旅游、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全新地标,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而来。
如何服务好游客,让游客舒心游、安心游?今年以来,邯郸市公安局丛台分局立足工作实际,创新推出旅游警务工作机制,将警务工作融入千年文化,嵌入文旅地图坐标,打造安全和谐的旅游环境。这条记录着3000年盛景的历史轴线,在丛台公安机关的守护下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文化浸润,警务工作添底蕴
“各位游客,当前景区已是人山人海、项背相望、摩肩接踵、熙熙攘攘,请大家眼观六路。在众目睽睽之下,可千万别摔个四脚朝天,引得众人驻足围观哟。”浩如烟海的成语典故是邯郸作为成语之都最具特色的资源,也成为清明小长假期间执勤民警独特的“语言库”。
“民警的提醒都是成语,比普通的‘注意安全’有趣多了,还特别有文化,我们爱听!”来自河南的游客张阿姨对着民警连声夸赞。
走进邯郸道警务室里的“将相和”调解室,文化墙上的内容是负荆请罪的典故,被民警巧妙地用在调解工作中。
4月4日,开奶茶店的李女士与摊贩王大爷因摊位区域归属吵了起来。民警把他们带到了调解室。
“门口这块地儿是公用的。小李,你把牌子往里挪半米;老王,你把小箱子往边上移半米,这样双方都不碍事。你瞧斜对面就是回车巷,天天受这段佳话的熏陶,你们可不能因为一米之地伤了和气。”最终,在邯郸道警务室负责人张和平的劝说下,李女士与王大爷握手言和。
“在民警们眼中,‘将相和’不仅是历史典故,更是‘枫桥经验’的体现。”张和平说,“我们将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运用到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智慧赋能,指挥调度更精准
“邯郸道警务室,情指中心呼叫,南区入口火锅店门口疑似发生纠纷,请马上到位核实情况。”4月6日,邯郸道警务室接到情指中心信息通报。5分钟后,执勤民警抵达现场,原来是游客因为吃饭占座引发纠纷。民警辅警联合饭店经营者一同劝说,双方当场和解。
丛台分局搭建了“智能预警、先行研判、精准调度”智慧警务平台。针对不同类型警情,平台自动预警,调度一线执勤民警及时处置警情,保障了辖区的安全稳定。
立体巡防,安全保障全方位
针对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特点,丛台分局推动静态瞭望哨与动态巡逻互补,视频巡逻与警力巡逻对接,公安民警与景区保安协同,实现全方位防控。他们每天根据各景区活动时间,制定勤务执行方案,实行“警务跟着客流走”模式,科学设置“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统筹建设快速反应点12个,同时发动景区保安、商户、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治安联防。
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丛台分局将机关警力下沉一线,包联定岗,提升了景区的见警率、管事率。同时,民警利用无人机开展空中巡逻,对人员密集区域进行空中人流监测,全方位守护游客安全。(记者:张哲 通讯员:韩超 刘璇)
上海宝山淞南派出所“一点一策”守护网红景点
科技赋能精准化 平安联盟多元化
4月17日,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淞南派出所民警在玻璃博物馆接待求助群众。唐雨婷 摄
春季出游高峰以来,上海市宝山区淞南镇玻璃博物馆、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博绣荟文化园、中成智谷创意园区等网红景点单日游客量持续攀升。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淞南派出所立足“警景融合”机制,启动“一点一策”精细化保障机制,以科技赋能精准防控,实现景区“零事故、零拥堵、零投诉”,为游客营造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
实时调度,科技织密“智慧网”
“我们建立了‘车巡+步巡+视频巡’立体巡防机制,结合景区公共视频系统,形成了全天候防控网络,实现警情快速响应。”淞南派出所第一责任区警务队队长谢浩东说。
淞南派出所实时掌握网红景点人流、车流动态,与指挥室联动,实现“科技+人力”高效调度。此外,淞南派出所在网红露营基地内设置智能烟感报警器,在帐篷区周边试点“电子围栏”技术,实现防火防盗实时监测。3月以来,他们已成功处置违规用火行为两起。
为有效应对节假日、夜间等高峰时段拥堵现象,淞南派出所民警根据现场情况制定人车分流方案,整合景区客流、停车场车位余量等数据,动态调整“潮汐车道”和分流路线,并通过增设指示牌、开辟临时停车区等举措进行疏导,全力维护景区秩序。自立体巡防机制启动以来,辖区景点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交通拥堵警情同比下降40%,车辆通行率提升30%。
精细管理,优质服务“零距离”
在织密安全防控网的同时,淞南派出所紧密结合游客需求,提供精细化管理服务,全面提升游客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清明前夕,淞南派出所联合多部门聚焦景区设施安全与火灾防控,开展“拉网式”检查,整改消防通道占用、公共视频清晰度不足、电气线路老化等各类隐患12处,并增设防冲撞装置7处。在人流量大的网红景点外,淞南派出所部署移动警务车,配备紧急医疗用品、多语种翻译终端,提供失物招领、紧急救助等“一站式”服务,及时处置物品丢失、人员走失等警情。清明小长假期间,民警累计帮助找回走失儿童3名,救助老人1名,调解纠纷12起。
协同共治,多元联动“护景安”
淞南派出所与景区管理方共建平安联盟,建立“护景警官”机制,在各景点配备专职警长,实现“警景联动”,将风险排查、矛盾化解、便民服务前移;依托“哥俩好”党建联建机制,发挥“骑手小哥”“快递小哥”“保安小哥”等200余名平安志愿者人熟地熟的优势,共同参与秩序维护;推出“夜间守护计划”,安排民警与平安志愿者组成夜巡队,每2小时巡查1次,重点排查露营夜宿帐篷区的安全隐患及游客醉酒行为。
此外,针对网红景点人流密集的特点,淞南派出所联合消防等部门开展综合演练,模拟突发踩踏、设备故障等情况,提高现场封控与救援能力。“我们持续深化‘预防警务’理念,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守护游客出行平安。”淞南派出所副所长陆伟表示。(记者:吴艺 通讯员:唐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