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这为公安机关推行主动警务模式提供了指引。
全面梳理主动警务模式的发展历程和时代内涵,对主动警务模式的政治逻辑、核心要义和价值追求进行深入探析,对公安机关转变警务理念,把预防做到打击前,打击做到升级前,不断提升发现预防的前瞻性、强化打击整治的主动性、增强社会共治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主动警务模式的探索过程及内涵
主动警务是相对于被动警务、常态警务而言的一种警务模式,其理念、实践和核心任务的内涵与外延随着时代而不断变化。进入21世纪,一些公安院校开始围绕主动警务模式进行理论研究。2010年以来,多地公安机关对主动警务模式进行实践探索。近年来,江苏、福建、安徽、山东、四川等地公安机关相继提出主动警务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
主动警务模式大致经历以下发展阶段:
犯罪的主动控制和预防阶段。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公安工作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以案事件为中心、以侦查打击为重点、待违法犯罪发生后采取措施的传统公安工作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公安机关主动改变传统的粗放型、被动式警务模式,采取主动出击、预防犯罪的工作模式。
以社会治安防控为中心的主动发现和提前作为阶段。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涌现,公安机关利用大数据综合研判,作出警务决策,开展警务活动,配置警务资源,优化警务机制,以期提升打防管控能力和服务群众水平。
资源优化配置的主动高效警务阶段。公安机关通过警务资源整合、警种岗位融合、工作流程再造、现代科技赋能,构建形成主动作为、合成作战、集成联通、智能高效的警务新形态。
当前,我国社会治安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主动警务是公安机关为适应公安工作现代化新要求、社会治安态势新变化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将警务力量向矛盾源头挺进、警务工作向上游和外部延伸、警务手段向智慧化迈进的新实践。
具体而言,主动警务模式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强化公共安全治理为任务目标,以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为基本原则,以制度安排、结构设置、机制建设为手段,以现代科技赋能、警力与社会资源融合为支撑,以保障人民群众利益为宗旨的新型警务模式。
主动警务模式的政治逻辑
主动警务模式蕴含着“政治主动”“战略主动”“历史主动”的政治逻辑,其内在逻辑构建以及与外在环境的协调性发展符合权利理性、制度正义、社会道义、历史预期。
主动警务模式的“政治主动”之维,以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为主旨。主动警务模式的“政治主动”源自始终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始终把维护安全稳定置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推进,主动了解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了解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所需所盼,切实为党和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努力从根本上减少和消除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稳定的不利因素。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水平,在平安建设和市域治理上出真招、谋实策,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下功夫,主动打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突出违法犯罪。
主动警务模式的“战略主动”之维,以公安机关职责使命为根本。战略主动要求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牢牢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做到在战略判断上准确、战略谋划上科学,确保赢得战略上的主动。公安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机关作为社会治理的主力军,必须从大局出发,着眼整体、抓住重点,始终把公安工作的重点放在及时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和驾驭复杂局势上,把预警预防重大治安问题作为重要任务。主动警务模式的“战略主动”体现在从战略层面进行研究和谋略,在警务实践中对涉及的整体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全面把握,自觉运用科学思维来统筹谋划,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主动警务模式的“历史主动”之维,以与时俱进和守正创新为动力。主动警务模式的“历史主动”来自深刻把握公安工作历史发展规律,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向,坚守真理和正道的同时勇于探索、开辟新境,体现出不变与变、继承与发展、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公安机关要转变警务理念,在警务工作环节上主动前移、警务工作方式上主动出击,推动由一时一域平安向全时全域平安转变。
主动警务模式的核心要义
相对于被动警务、常态警务的单向静态工作形态,主动警务模式呈现双向互动的动态特征,秉承“主动靠前、主动应对”的工作理念开展社会治安治理,提升对社会治安秩序的掌控能力和对各类风险隐患的防控能力,最大限度实现社会活力与平安稳定的和谐共进,其核心要义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主动准确识变。主动准确识变要求对当前发生的各种社会治安态势变化和各类风险隐患源头进行准确判断和评估,以冷静的心态和客观的视角分析变化的本质及根源,以此更好地理解把握安全形势和发展趋势,为做好社会治安治理提供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主动科学应变。主动科学应变是在准确识别变化后,根据本地区治安现实状况制定出具有科学性的对策。主动警务模式要求充分考虑变化特点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规律,通过持续增强学习与反思能力,不断创新和调整在不同情况下的应变策略。
主动积极求变。主动积极求变是行为主体在新形势下的主动作为。主动警务模式是积极适应变化和引领变化的表现,主动寻找机会,勇于探索新领域,持续推进自我革新,随时迎接风险的挑战和变化。
主动专业作为。主动警务模式不仅需要较高的理性,而且对警务工作的专业性、灵活性、针对性要求更高。要处理好“有为”与“有所不为”的关系,确保主动警务模式实施。
主动复盘评估。主动警务模式需要了解和掌握警务工作发展规律、特点和现状,通过定性和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准确把握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真正实现公安工作提质增效。
主动警务模式的价值追求
近年来,警务工作的内涵在扩大而外延在缩小,主要体现在与公安执法无关但可能蕴含激烈矛盾冲突甚至引发重大治安问题,需要公安机关以提前介入的方式主动参与,以免后期执法困难甚至局势无法掌控而造成工作被动。以介入方式为主要内容的主动警务模式体现了公安工作从单一执法管理职能向综合性社会治理职能内涵的扩张,也充分反映态度、效率、技术、服务相结合的现代警务新样态。
突出理念主动,态度积极向上。积极主动体现的是主动警务模式的理念和态度,既涉及整体公安工作,也体现在每一次具体的警务活动中。主动警务模式坚持理念主动、行为主动,首先强调大局意识、担当意识和谋略智慧,即在社会治安治理过程中坚持着眼整体、抓住重点,下先手棋、打主动仗,确保抢得先机、赢得主动。同时,通过主动思考研究,做到谋划在前、预知在前、防范在前、行动在前、服务在前,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实效性。
立足止于未发,效度敏捷有为。以快制胜、止于未发体现的是主动警务模式追求打击防范工作的速度和效率,确保一旦发生突发案事件,能够高效、稳妥处置。一方面,打击犯罪要反应敏捷、快处快打。以即案即侦、快侦多破、破案即追的侦查办案模式,对突出违法犯罪做到打早打小、露头就打,更快地破大案、更多地破小案、更好地控发案。另一方面,应对风险要提前介入。通过工作上的靠前主动,以确定性工作应对不确定性风险,推动由末端治理、事后处置向前端预防、事前化解转变,以前端的有效治理减少末端的被动“兜底”,实现“防微杜渐、防患未然”目标。
追求科技赋能,精度严密准确。公安机关将科技强警战略置于突出位置,坚持科技赋能、精准治理,体现的是主动警务模式主动拥抱现代科技。一方面,以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应用为支撑,全面提升精密防范、精确管控、精准打击、精细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应用精准科学思维开展社会治安治理,在精准调查研究、精确识别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做到战略上决策准确、谋划科学,操作中精益求精、实事求是。
主动优化服务,温度惠民利民。提升主动警务的温度,就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公共安全服务。主动提高服务能力水平,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服务改革,优化治安户政、道路交通、出入境等业务办理流程,全面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坚持群众满意标准,全面收集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逐条逐项抓好整改落实。完善服务群众评价考核体系,主动精准掌握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意见建议,采取针对性措施改进工作。
(作者为广东省广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