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公安机关正以创新服务与主动作为书写“惠企答卷”。江苏苏州以“数智赋能”筑牢护企防线,依托智能预警平台秒级响应防范风险;陕西商南推行“百警联百企”行动,将警务前移、服务下沉,为企业筑起安全屏障;安徽阜阳推出“上前一步”品牌,通过“一窗通办”惠及万家企业、跨省协作破解异地办事难题,以“警企直通”机制精准对接需求。三地实践虽路径各异,却殊途同归——靠机制创新打破壁垒,用科技手段提升效能,以主动担当护航发展,共同勾勒出公安机关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太仓市公安局民警在太仓港码头企业开展巡逻防控。王鲁 摄
苏州:预警秒级响应 服务一键通达
向“新”而行,何以苏州?在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中,江苏苏州连续5年获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4次蝉联全省民营企业心目中的“最优营商环境设区市”。
亮眼成绩单背后,苏州公安聚力营造公平法治的营商环境和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构建起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安商护企体系,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公安动能”。
专业服务 织牢护企“一张网”
在苏州市,347个各具特色的警企服务站、工作站设立在产业园、创业园等企业聚集区,在全市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大局中展现公安担当。同时,苏州公安还将警企服务站延伸至线上,吴中分局南区派出所搭建“警企服务站”线上服务平台,整合公安、市监、司法等多部门资源,通过AI智能分流转办,非公安类诉求可直达对口部门,为企业提供“一键式”便利、“一站式”服务。去年以来,苏州公安依托线上线下警企服务站,累计走访企业16万家,解决企业诉求2.4万个,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亿元。
机制牵引 守好兴企“生命线”
作为全省首批侵犯商业秘密案受立案试点城市,苏州市公安局积极推进侵犯商业秘密预约报案服务中心建设,首推侵犯商业秘密预约报案机制和“一站式”法律援助服务,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侵犯商业秘密预约报案服务中心10个,累计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超20亿元。
苏州公安以全市124家驰名商标注册企业和939家知名商标企业为服务对象,建立名企专项服务机制,开展线索收集、建议提醒、法律咨询等工作,有效保障企业的知识产权安全。此外,对“专精特新”“独角兽”等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一企一档”保护名录,不断健全与检察院、法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部门的线索通报、案件移送和信息共享工作机制,推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分别与市公安局签署合作备忘录,全力服务支撑案件办理。
数智赋能 垒实安企“压舱石”
不久前,张家港市冶金工业园某精密制造企业的车间内响起警报声。与此同时,一条黄色预警信息在张家港市公安局锦丰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大屏上弹出,并被同步推送至消防、安监等部门。
收到预警后,社区民警姚怡丰会同相关单位工作人员迅速赶至现场。经排查,原来是由于静电导致生产中的粉体沉积,堵住了散热器,造成车间内温度高于正常值。工作人员立即采取疏通措施,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
这得益于张家港公安“物联网+AI”的智能预警调度平台。该平台融入“数字派出所”建设,直连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实现24小时在线的物联感知、精准预警,打造出安全监管的闭环模式。
在苏州高新区,新上线的AI数字警察“小新”,不仅能够对近期涉企风险、安防要点进行梳理和提示,还能绘制趋势折线图。根据“小新”的提示,社区民警可及时调整工作重点。目前,“小新”已接入执法指引、工作规范等27类287个知识库,支持27类问答类型。
“我们大力推动‘数智公安’全面升级,新建一批智能前端、新增应用场景和智能模型,不断拓展科技装备在一线实战应用,为公安工作现代化服务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新优势。”苏州市公安局大数据建设应用支队负责人介绍。(记者 李路 通讯员 陈婉宁)
商南县公安局民警走进辖区企业摸排安全隐患。郭喆 摄
商南:主动上门服务 维护合法权益
“警务联络员小张每周都来,既查隐患又解难题,是我们企业的‘定心丸’。”4月25日,陕西省商南县现代材料产业园相关负责人指着园区警务室告诉记者。这处警企联系点的设立,正是商南公安深化“百警联百企”行动的缩影。
今年以来,商南县公安局聚焦企业需求,组织186名民警主动对接辖区商户、企业,建立警企联系点87个,近距离为企业提供公安业务办理、治安保障、隐患排查、信息咨询等服务。
政务服务改革提质效
“3小时就补办了港澳通行证,让我们赶上了香港招商会。”某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梅恒祥至今心有余悸。原来,该公司赴港参加活动前突发证件丢失,商南县公安局出入境窗口启动快速审批和加急办理服务,为企业化解了危机。
今年以来,商南县公安局组织186名民警主动对接重点项目和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76场次,办理涉企公证案件22起,企业员工法律援助案事件27件,开展涉企司法鉴定97件,参与审查项目合同11件。此外,他们持续深化“一窗通办”“一网通办”,在县政务服务中心开设公安政务服务窗口,开通户政、治安、出入境、车驾管等7类业务,今年以来已免费为309家新企业刻制印章。在派出所,商南公安将交管业务全部接入派出所户籍室,压缩业务办理时间80%以上,让企业感受到“进一扇门办多件事”的便利。
打击涉企犯罪“零容忍”
今年3月,商南县现代材料产业园项目负责人向警企联络员反映,园区多个企业发生电缆铜线被盗案,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秩序。商南县公安局将被盗企业的责任民警纳入到破案工作中,利用民警情况熟、知底细的优势,仅用3天就打掉了一个流窜盗窃电缆团伙,为企业追赃挽损数十万元。
商南县及时受理扰乱项目建设、企业生产经营等涉企警情,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伪劣商品等违法犯罪行为,今年以来破获侵犯企业财产犯罪案件9起,查处涉企治安案件5起,有效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
多元协作机制筑防线
4月13日,某企业会计遭遇“冒充老板”电诈。接警后,商南县公安局立即启动涉企警情快速响应机制,联合银行及时止付冻结资金,将这笔即将被骗走的巨款全部拦下。
商南县公安局积极探索“陕豫鄂三省联防、区域共建”模式,出台公安机关安商护企新措施,全力维护企业和重点项目的经营秩序和发展环境,今年以来排查化解涉企矛盾纠纷47起,立案查处扰乱市场经济秩序5人,追赃挽损90余万元。
商南县公安局在重点企业设立警务室或警企联系点87个,开展法治宣讲、“法治体检”等警企共建活动30余场次,提供法律建议近百项。他们联合检察机关成立非公经济法治护航工作站,打通服务非公经济“绿色通道”;协同司法部门建立司法联动机制和涉案企业信用修复跨域司法协作机制,推动实现跨区域部门信息共享,企业满意度大幅提升。(记者 郭喆 通讯员 代绪刚 周鹏程)
阜阳市公安局反电诈中心民警向企业员工开展反诈宣传。吕乃明 摄
阜阳:“上前一步”解难题 “跨省协作”更便捷
“感谢车管所工作人员的耐心服务,忙里忙外帮我协调沟通,让我这么快就完成车辆落户。”日前,安徽省阜阳市市民路先生在朋友圈发文致谢。原来他在阜阳购买的二手车需转籍至河北承德,因车辆识别代号问题无法落户。阜阳市车管所主动对接承德市车管所,帮助路先生远程完成转籍手续,避免了往返奔波。
近年来,阜阳市公安局聚焦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创新推出“上前一步 服务更进一步”工作品牌,通过完善便民利企工作举措,建立涉企服务联系机制,推进跨省联动护航一体化发展等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窗通办:设立公安综合窗口207个
在解决路先生跨省转籍难题的背后,是阜阳公安打造的“一窗通办”服务体系。他们在全市设立207个公安综合窗口,创新推行“刷脸办”系统,优化“无证明办事”服务。针对特殊群体需求,推出周末办、预约办、容缺办等6大特色服务,今年以来为特殊人群特事特办业务231件,通过“刷脸办”系统办理业务130件,依托“无证明办事”综窗办理业务1.3万次。仅在驾驶员换证服务中,“一站式”服务已惠及1.8万人次。
警企直通:248家重点企业配备专属民警
近日,阜阳市公安局副局长胡明扬接受9名企业家“直接约见”,在认真听取企业介绍和提出的7条意见建议后,现场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4个,跟进解决问题3个。
这是阜阳市公安局警企联动机制的生动实践。通过建立警官包联企业、警企恳谈等7项制度,阜阳公安收集并办结意见建议141条,全市248家重点企业实现民警包保全覆盖。同时,他们创新设立19个“网上警企议事群”,协调解决安全隐患293处、企业诉求426个;建立的“驻企工作站”机制,为企业提供24小时在线服务。
为确保公安“干的事”对准企业“盼的事”,阜阳市公安局建立“企有所呼、警必回应”和“有事即到、无事不扰”工作机制,建设规范化的涉企犯罪接报案中心和民意感知中心,并聘请9名企业家担任公安法治化营商环境“体验官”,为招商引资新入驻阜企业提供“套餐式”服务。
跨省协作:长三角通办业务突破9万件
阜阳市临泉县任先生在浙江嵊泗完成新生儿出生登记的经历,印证着阜阳公安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成效。阜阳市公安局联合多部门向长三角区域皖籍商会发出《共创优质营商环境倡议书》,向苏沪等5地皖籍商会发送《致全市企业家一封信》,与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签订《警务合作机制协议》,与浙江省舟山市安徽商会签署《政务服务共建协议》,在舟山市政务服务中心建立“皖警帮阜”联络处,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2024年以来,他们共办理长三角区域内异地身份证7.4万余件、婴幼儿出生登记6100余件、异地户籍迁移9900余件。
从跨省车辆转籍到新生儿异地落户,从企业诉求直通到涉企服务前移,阜阳公安用“上前一步”的主动作为,让“服务更进一步”的承诺照进现实。随着涉企服务联系机制不断完善,便民利民举措持续创新,这幅警民同心、共优营商环境的生动画卷正在皖北大地徐徐展开。(记者 张振雷 王娅飞 通讯员 王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