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于5月20日施行。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回应了各方关切,将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公平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公安机关始终把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常抓不懈,为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5月9日,甘肃省灵台县公安局民警走进辖区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检查。赵江宏 摄
5月8日,山东省曹县公安局民警深入辖区企业开展安全隐患排查。董西德 摄
5月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县公安局民警向企业员工宣传安全生产知识。胡国华 摄
既当“护企卫士” 也做“贴心管家”
上海“打防+服务”护航民营经济发展
记者:吴艺 通讯员:鲍征 马晓杰
从精准打击民营企业内部“蛀虫”到出台相关政策打通惠企服务“最后一公里”,近年来,上海公安机关把准民营经济的发展脉搏,以“打防一体”筑牢安全屏障,以“送企服务”提升治理温度,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去年7月,上海长宁税务部门在对某民营企业例行检查中发现蹊跷——申报的营业额远远小于实际经营规模,公司银行账户的资金流动与外包财务收到的报表存在巨大差异。
是否存在内部人员犯罪?如何在不影响经营的前提下寻求法律介入?在企业犹豫不决之际,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蓝鲸”护企工作站成为破局关键。“是民警的专业指导给我们吃下了定心丸。”该企业负责人刘乐(化名)表示,“蓝鲸”护企工作站通过司法审计、大数据研判等专业手段,破解了企业“报案怕影响经营、自查难寻证据”的困境。警方通过追踪5年资金流水、解析上百个关联账户,锁定了有犯罪嫌疑的该公司出纳王某。王某到案后,如实供述了其利用职务之便,5年间通过伪造支票、盗用网银U盾等手段侵占资金1700余万元的犯罪行为。
结案后,警方同步指导企业启动财务安全自查,针对U盾管理混乱、印章使用无痕等7大缺陷出具“体检报告”,提出整改建议,引导企业建立完善内部风险防控机制。自2024年4月“蓝鲸”护企工作站成立以来,上海公安经侦部门累计破获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合同诈骗等涉企经济犯罪案件2160余起,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6.3亿余元,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撑起“安全伞”。
日前,随着上海金桥保税区南区东门试运行,困扰民营企业的“早高峰长龙”终于被解决。此前,该保税区仅开放华东路西门作为社会车辆出入口,日均万辆车的通行需求导致高科东路至华东路严重拥堵。
面对企业的急难愁盼,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联合海关等10余家单位组建专班,经4次专题研讨、6轮实地勘探,最终敲定“开东门、增车道、优动线”的改造方案。施工期间,警方协调施工单位采用夜间错峰作业、分段围挡等柔性措施,确保企业日常运营“零干扰”。改造后,保税区早高峰车辆通行效率提升60%,周边道路拥堵指数下降45%。
“以前送货总怕误了时效,现在一脚油门直达仓库!”某物流公司司机陈师傅的欣喜,印证了“小改造”带来的“大效益”。这是上海警方“送企服务”的一个缩影。
为了让民营企业更有活力,上海公安持续推动由“企业找服务”向“服务送企业”转变。一年来,警方开发和更新了30余门涉企类课程,进企业宣讲130余场,覆盖从业人员超万人次,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管理制度、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强化抵御风险能力。
“从‘事后救火’到‘源头防火’,从‘单兵作战’到‘多元共治’,优化营商环境没有终点,我们既要当好打击犯罪的‘护企卫士’,也要做好服务企业的‘贴心管家’。”上海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智能服务更高效 精准预防更安全
浙江构建护企安商全链条服务体系
记者:谢佳 通讯员:赵越 蒋一新
今年以来,浙江省公安机关努力构建“主动感知、精准滴灌、高效响应”的护企安商全链条服务体系,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我要补办户口簿,网上能办吗?”日前,数字警察“警小爱”收到了杭州市临平区一企业员工林先生在微信上发来的咨询提问。短短几秒,林先生不仅在手机上收到了“居民户口簿的申领、补领、换领可以在线上办理”的肯定答复,还收到相关的导办视频和链接。10分钟后,业务系统收到了林先生提交的补领户口簿申请,工作人员仅用5分钟即办结该业务,并于当天将户口簿邮寄给林先生。
“我们在杭州、临平、绍兴等地试点开展‘人工智能+公安政务服务’模式,通过搭建知识图谱和语料训练,汇聚形成覆盖流动人口、治安、车驾管、出入境、户政等业务的知识库,随时随地对公安政务服务方面的问题进行在线解答。”浙江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浙江公安通过归集公安涉企服务数据,训练专业领域大模型,并嫁接“AI助企警官”、出国境“一件事”等政务服务应用,实现“警企直通客服”7×24小时全天候在线,为企业提供秒级智能服务。
“多亏了你们及时发现,才让我们把经济损失降到了最低。”近日,一家电力设备企业负责人给丽水市公安局莲都区分局送上一面锦旗,并握着民警的手连声道谢。原来,此前民警依托涉企风险预警平台,向企业发送了风险隐患防范预警提示。企业收到提示后,迅速对经营全环节开展隐患摸排,及时发现并解决了多个潜在问题,成功避免了更大损失。
浙江公安以“行政检查一件事”为牵引,同步开展防诈、防盗等安防宣传,实现风险精准感知、动态预警,建起一道看不见的数字安全防护栏。“行政检查一件事”推行以来,公安涉企行政检查事项由535项归并为144项。
浙江公安深入开展“护航2025”打击治理侵企经济犯罪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专项行动,着力将“法治元素”变成企业“发展要素”。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浙江公安立案侦办企业内部贪腐案件424起,破获宁波某企业被侵犯商业秘密案,帮助企业挽损1亿元。
此外,浙江公安紧贴企业发展实际需求,定制专属服务,打造“企业点单—部门接单—跟踪评单”的闭环服务机制。通过“警务集市”“移动政务服务车+点单式预约”“警企直通车”“签证服务官”等模式,实现了企业个性化需求“一点受理、多头协同、闭环响应”,让企业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打出“组合拳” 搭建“连心桥”
邛崃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安全环境
记者:谭广涛 通讯员:陈天强 吴锟
“太感谢了!多亏警方快速破案,我们才能安心经营!”近日,四川省成都市某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将一面锦旗送到了邛崃市公安局羊安派出所。
这一幕暖心场景,正是邛崃市公安局以法治护航民营经济的生动展现。近年来,邛崃公安以“服务有温度、打击有力度、防控有准度”的立体化护航模式,为当地民营经济发展打造优质法治生态。
“真的太方便了。不到10分钟,就把我们的信息都录好了。警官还说证办好后会给我们送来!”邛崃市某企业员工李女士高兴地表示,以前办理证件需要向公司请假去派出所,现在“足不出企”就能办理相关证件。
近日,一辆搭载离线办证设备的“锂Sir”移动警务车穿梭于工业园区各大企业,为企业员工提供身份证、居住证、地址变更证明等一站式便捷服务,并辅以贴心的送证进企服务。这辆移动警务车不仅极大便利了企业和群众,还兼具巡逻防控、普法宣传等多重功能,是维护园区社会治安、促进园区和谐的“流动堡垒”。今年以来,邛崃公安进企办证500余张,开展法治宣传30余场次。
同时,邛崃市公安局持续深入辖区企业,通过警企联席制度,了解掌握企业内部安全保卫、周边治安环境、法律需求等情况,认真听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营造安全平稳的治安环境。
“是我一时起了贪念,才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审讯室内,犯罪嫌疑人肖某面对邛崃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民警出示的证据,承认了与某建筑机械租赁公司签订起重机租赁合同后,将租赁的起重机转卖的作案事实。这是邛崃市公安局严打涉企违法犯罪、守护民企平安的一个案例。
今年以来,邛崃市公安局对涉企犯罪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最大限度减少企业损失、维护企业权益。他们成功侦破了涉企案件10余起,为企业挽损200余万元。在此基础上,邛崃公安还不断规范涉企执法行为,审慎适用侦查措施,加强执法监督,让执法工作有力度、有温度,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5月9日,邛崃市公安局反诈中心面向辖区22家寄递物流企业、35名从业人员,开展了一场以“反诈宣传进企业、平安生活入民心”为主题的反诈宣传讲座。民警运用大数据分析与案件研判技术,深度剖析寄递物流领域诈骗态势,制定贴合行业实际、针对性强的宣传策略,为企业员工送上了一堂生动实用的反诈安全课。
邛崃市公安局定期到辖区企业开展法治讲座、政策宣讲等活动,聚焦违法犯罪新形态、新动向,定期开展金融风险排查、动态预警监测、高风险企业信息采集、涉众经济犯罪线索摸排等工作,不断强化金融风险预警防控和早期处置能力水平。今年以来,他们已排查企业100余家,发现并排除风险隐患20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