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淘冉(中)向渔船民讲解“慧治滨海”微信小程序使用方法。(大连市公安局供图)
个人简介:王淘冉,男,汉族,34岁,中共党员,现任辽宁省大连市公安局沿海安全保卫局渔船民和港口管理大队副大队长,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荣获个人嘉奖3次。
海潮奔涌,浪花翻滚。辽宁大连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航运和物流中心,有2211公里海岸线、260处港口码头,3.3万余艘船舶穿梭其间,30万从业人员以海为田,耕耘着这里的“蓝色经济”。大连市公安局沿海安全保卫局渔船民和港口管理大队副大队长王淘冉和同事们勇挑重担,严厉打击涉海违法犯罪,努力守护蓝色海疆平安,为这片海域的安全与渔船民的生计奔忙。
指尖上的便捷——让服务直达渔船民心
“以前报备得跑一趟派出所,现在喝杯茶的工夫就搞定了。”这是许多渔船民在使用“慧治滨海”平台后的共同感受。过去,渔船民出海、进港前,办理报备船舶、人员的手续繁琐、耗时费力。遇到出海高峰,渔船民常常要排队等待,将宝贵的时间耗在了路上。
“如何让数据多跑路、渔船民少跑腿?”带着这个问题,经过数月的调研、开发与反复测试,王淘冉牵头研发的“慧治滨海”App和微信小程序上线。“慧治滨海”平台功能齐全、操作简便,渔船民只需在手机上完成注册登录,就可以轻松录入船舶、船员信息,并在每次出海、进港时及时进行线上报备。平台可以自动生成电子档案,方便查询与管理。
除了便捷的报备功能,王淘冉还特别设计了线索上报和一键报警功能。“过去,渔船民在海上发现可疑船只或遇到危险情况,报警很不方便。”王淘冉介绍,“现在通过‘慧治滨海’平台,渔船民不仅能准确传递位置信息,还能上传照片,极大提高了警方的处置效率。”
王淘冉的守护既在指尖,也在脚下。为提升渔船民的法律意识,他经常到渔港码头,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法律法规,耐心解答疑问,让大家听得懂、记得住。他还远赴山东等地,向在此作业的大连渔船工作人员开展法律法规宣讲,现场解答疑问。
同时,王淘冉经常开展港口巡逻和船舶安全检查,仔细检查救生等设施装备,及时发现并指导船主整改安全隐患,为渔船民的海上作业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坚持全链条治理——让违法犯罪无处遁形
沿海违法犯罪活动的隐蔽性和流动性让王淘冉清醒地认识到,单一打击非法捕捞、“三无”渔船作业等违法犯罪行为,往往治标不治本。只有坚持全链条治理,才能从根本上防范违法犯罪。
在大连公安“净海系列”专项工作中,王淘冉推动将管控触角延伸至与涉海活动紧密关联的各个环节。“就像一张挂满铃铛的网,任何一个点触网,铃铛就响了。”王淘冉这样比喻这张管控网。
去年6月,沿海安全保卫局在一次海上可疑目标排查中,通过信息化分析和缜密侦查,锁定一艘可疑船只。王淘冉和同事们迅速出击、精准布控,在船只靠岸卸货时,将以王某为首的7名犯罪嫌疑人一网打尽。
今年以来,在王淘冉的信息支撑和策略赋能下,沿海安全保卫局破获“买卖船舶证件”案件5起、查扣“三无”渔船26艘、查处非法造船黑窝点2处。
提升管理精度——智慧点亮蓝色海防线
面对海域广阔、船舶众多的管控难题,王淘冉积极探索“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在沿海安全保卫工作中的具体实践。
王淘冉牵头对原有的港船管理系统进行了优化升级,将“慧治滨海”微信小程序与系统进行深度联通,“通过信息化分析,我们能精准发现异常问题,及时预警并指导处置”。升级后的系统,不仅实现了对船舶、人员的精细化管理,更像是一个“智慧大脑”,具备了强大的数据分析、风险预警等功能,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管理精度。
沿海安全保卫局深入推进智慧海防建设,努力实现公安、渔政、海事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治理。王淘冉凭借对数据应用的深刻理解,将自己在打击犯罪、强化管控中摸索出的经验融入智慧海防建设中,为建设具有数据智慧融合、综合分析预警、分类管理布控等特征的智慧平台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