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警34年,王宇飞一步一个脚印,一直奋战在打击犯罪的第一线。行走刀尖屡破大案的他,以血肉之躯立下卓著战功,成长为一名禁毒实战专家。对于王宇飞的离开,成都百姓用质朴语言道出真切怀念:“禁毒民警不容易,总是拼命把黑暗挡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王宇飞是我们的城市英雄。”
从基层巡警到禁毒尖兵
1991年,22岁的王宇飞加入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巡警(防暴)大队,成为一名巡警。“咱们穿上这身警服,就是要把黑暗挡在老百姓看不见的地方。师父20年前说过的话,我们一直记得……”回忆起王宇飞,当年的战友哽咽道。
从街头巡逻到防暴处突,王宇飞在实战中一步步练就敏锐的洞察力、过硬的真本领,毅然投身禁毒缉毒战线。
2006年,成都市公安局站前分局禁毒大队初创,王宇飞担任首任大队长。当时,成都火车北站周边治安环境复杂。他带着队员一头扎进这个特殊的禁毒战场,努力探寻毒品流通渠道,追查毒贩行踪。当时的战友回忆,在王宇飞带队整治下,成都火车北站周边区域的治安环境很快焕然一新。
在刀尖行走,为无毒而战。2019年1月6日凌晨,秦岭深处,积雪没过膝盖,山风裹挟着冰碴子往领口里钻。王宇飞背着沉重的装备,带领20余名缉毒民警在深山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了7个小时,借着夜色潜入毒贩藏匿的区域。
“收网!”对讲机响起的刹那,20余个黑影从暗夜中扑出。王宇飞踹开木门时,制毒锅还冒着热气,毒贩举着枪的手僵在半空。69千克毒品、217千克麻黄素——一个横跨秦岭的毒瘤被连根拔起。这是王宇飞无数次在禁毒战场上出生入死的缩影。在禁毒战场,他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先后率队侦办各类涉毒大要案件200余起。
从机制构建到科技赋能
2020年,王宇飞牵头构建了“123”禁毒系统工程(1支专业化队伍、2大防控理念、3大宣传阵地),为应对新型毒品犯罪新挑战奠定制度基础。他主导研发的禁毒战法与预防体系,被推广至全省运用。
在王宇飞的大力推动下,目前成都全市已组建600余支基层禁毒工作队,通过院落信息搜集、社区宣防、家庭守护形成三级防控网络,被称作“毒情监测神经末梢”。在西南交通大学,王宇飞推动实施“星火计划”,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携带仿真毒品模型开展沉浸式宣讲,覆盖高校师生3万余人次。此外,为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监管,王宇飞还推动建立企业禁毒联盟。联盟吸纳了全市2250家涉及运输、仓储、易制毒原料生产等企业加入。企业主老张感叹:“王队长搞的监管比我们自家库管还严!”
同时,王宇飞主导建立了成都市禁毒情报合成作战和涉毒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实现对涉毒线索的关联挖掘、趋势推演、风险评估等,为禁毒实战提供科学化决策支撑,推动成都禁毒工作迈入智慧警务新时代。
他担任支队主要领导以来,在毒品问题综合治理、多维防控机制、缉毒侦查破案战法等实战业务领域成绩突出。近年来,成都制毒犯罪案件数、抓获制毒人员数、外流贩毒数逐年下降,综合治理成效得到上级机关的肯定。
从关爱家人到爱警暖警
34年从警生涯里,王宇飞不仅在缉毒战场上铸就铁血传奇,更以铁血柔情为未成年人筑起防毒长城,为迷途者点亮重生之路。
面对青少年涉毒低龄化趋势,王宇飞发起了一场“破冰行动”。他推动编撰的《成都市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教学资料》,将禁毒知识融入科学、法治课程。他还联合高校开发VR禁毒体验系统。当看到孩子们在禁毒教育基地通过全息投影目睹毒品侵蚀人体的过程时,他总会说:“种下防毒的种子,比抓一百个毒贩更有意义。”如今,这套教学资料已进驻全市1500余所中小学,在毒品预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7年,戒毒人员阿强(化名)出狱后,在王宇飞的结对帮扶下重获新生。阿强记得,第一次见面时,王宇飞递给他两样东西:一张汽修培训报名表和一沓社区创业贷款申请表。“毒瘾能戒,心瘾难除,得给你找件新‘衣裳’。”王宇飞口中的“衣裳”,是尊严与希望。如今,阿强常对学徒说:“是王队长让我知道,只要自己努力,人即便摔进泥里,也还能开出花。”
在爱人胡女士的眼中,丈夫王宇飞很要强,明明看上去很疲惫,嘴上却说不累。王宇飞觉得爱人平常做家务很辛苦,周末有空就会买菜做饭。不过,王宇飞很忙,很多次“正吃饭时,接到工作电话,人又跑了”。
在单位,王宇飞严管厚爱队伍,是操心战友家长里短的“王爸”。而今,王宇飞走了,留给家人、战友和群众无尽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