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等违法犯罪活动,严守耕地红线,有力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今天是第35个全国“土地日”。刊发黑龙江、湖北、广西北海、江西新余等地公安机关保护土地的经验做法、具体成效,敬请关注。
黑龙江:四项举措 扎实推进黑土地保护
中国警察网讯 记者冯锐、宋晨报道:近年来,黑龙江省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盗采泥炭黑土、非法占用耕地犯罪活动,坚决遏止破坏黑土耕地发案势头,通过四项硬核举措全面助力黑土地保护源头治理。经多方共同努力,2024年以来,黑龙江省实现耕地内盗采泥炭黑土犯罪“零发案”,有力保障了生态安全、粮食安全。
据了解,这四项举措包括:一是强化统筹谋划、督导推进,制发守护耕地安全“金风”行动、“昆仑”区域会战2号行动工作方案,出台《公安机关加强黑土地保护依法严厉打击破坏黑土资源犯罪九条措施》,成立由分管厅领导任组长、11个警种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行动专班,确保任务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由厅领导带队深入五常市等重点地区,调研督导黑土地保护工作,对专项行动、区域会战进行再督导、再推进;二是开展重点摸排,紧盯重点地域,明确“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的工作思路,依托“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发挥“一村一辅警”、河湖警长、林警长基础优势,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全方位线索摸排,及时发现风险隐患,以打固防、以防促治,同时,对电商直播、网络购物等平台运行情况开展巡查,梳理分析各类涉黑土相关信息,及时开展落地核查,全力防控盗采、贩卖泥炭黑土违法犯罪;三是突出打击震慑,签署《蒙辽吉黑四省区黑土地保护警务合作协议》,集中优势警力,整体推进“昆仑”区域会战2号行动,形成全国黑土地保护“一盘棋”工作格局,按照“打团伙、端窝点、摧网络、断链条、追流向”要求,重拳打击以水库清淤、土地治理、生态修复等名义,在耕地、林地、草地、湿地、河湖盗采泥炭黑土,以及未批先建、取土挖沙、堆放固体废弃物非法占用农用地等犯罪行为,持续发起凌厉攻势;四是深化协调联动,进一步完善土地领域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推动强化自然资源部门与司法机关贯通协作,与内蒙古、辽宁、吉林三省区公安机关加强业务交流、线索推送,推动黑土地保护警务合作协议落实落地,会同相关部门联合部署开展春季、秋季严厉打击盗采泥炭黑土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对重点地区进行督导推进,对重大案件联合挂牌督办,进一步拧紧责任链条、明确任务分工,切实凝聚起强大打击整治工作合力。
据悉,在采取有效举措的基础上,黑龙江省公安机关加强调研总结,充分发挥“铁脚板+大数据”优势,积极配合相关单位开展各类调研活动,深入总结犯罪规律特点,形成调研报告,有力支撑侦查打击工作。同时,深化法治宣传,借助“5·25”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周等重要节点,会同相关部门开展黑土地保护“一法一例”普法宣传,发送法治公益宣传短信,设立宣传站点,悬挂宣传条幅,编制宣传短视频,发放宣传单,以普法宣传防患于未然,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
湖北:2024年以来侦破 非法占用农用地案52起
中国警察网讯 记者杨保华、通讯员任梓宁、高志报道:6月23日,记者从湖北省公安厅获悉,湖北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加强耕地保护工作,依法严打非法占用、毁坏耕地犯罪,坚决守牢6925.25万亩耕地、59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红线。2024年以来,湖北公安机关已侦破非法占用农用地案件52起。
近年来,湖北出台《湖北省耕地质量保护条例》《湖北省补充耕地指标省级统筹管理办法(修订)》等政策法规,将耕地质量保护情况纳入对各地的考核内容,强调重点整治产业类、公共管理服务类项目实质性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并对以河流、湿地、湖泊治理为名,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挖田造湖、挖湖造景等行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为公安机关打击破坏耕地犯罪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政策支撑。
湖北省公安厅将打击破坏耕地犯罪纳入全省公安中心工作,依托“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推动全省公安机关上下捆绑、整体协同、集中攻坚,最大限度聚合警力、资源对涉耕地违法犯罪实施全链条打击。
湖北省公安厅环食药侦总队专门内设土地保护业务支队,加强类案规律研判。湖北省公安厅全面加强行刑衔接,与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建立案件双向移送、联合处置、同堂培训等“十项工作机制”,与省林业局、省人民检察院、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下发《湖北林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强化联动执法、行刑衔接,形成耕地保护全覆盖管控治理态势。近5年来,全省公安机关侦办的案件总数中,行政部门移交的案件占比达87.2%。
2024年6月以来,湖北黄冈公安机关根据黄冈市黄州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移送的案件,侦破某商贸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案,抓获犯罪嫌疑人、涉案公司实际控制人张某,查明其非法占用耕地43.39亩。
公安部部署“昆仑—2025”专项工作以来,湖北公安机关对非法占用、毁坏耕地犯罪线索实行“五个一律”打击整治措施,即对获悉的所有犯罪线索一律落地核查,对主管部门移送案件一律第一时间审查受理,对重点案件一律挂牌督办,对发现的涉嫌行政违法案件一律移送主管部门,对案件侦办中发现的职务违法线索一律按程序移交纪检监察机关依法处置,以严打整治守牢耕地保护红线。
当前正值夏收夏种关键期,湖北公安民警辅警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掀起了新一轮耕地保护巡查宣防攻势。荆州、襄阳、荆门、黄冈、孝感等耕地面积较大的地市公安机关纷纷推出“田间警务”,组织警力走村入户,摸排非法占用农用地违法犯罪线索,全力守护耕地安全。
太仆寺旗破获非法占用农用地案
中国警察网讯 记者唐建权、通讯员何佳庸报道: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公安局成功破获一起非法占用农用地案。
近日,太仆寺旗公安局接到林业和草原局移送的一条线索称:嫌疑人韩某非法开垦林地,经鉴定,截至今年4月,韩某非法开垦林地面积达到32.02亩。接到线索后,太仆寺旗公安局环食药侦大队6月4日对此案展开侦查,并依法传唤犯罪嫌疑人韩某到案。经讯问,韩某对涉嫌非法开垦林地的事实供认不讳。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此案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北海:主动担当作为 扎紧耕地保护篱笆
盛夏时节,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的广袤大地上,千亩良田稻浪翻涌,稻香四溢,勾勒出一幅令人心醉的丰收画卷。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为守护好这片承载着丰收希望的沃土,近年来,北海市公安局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以遏制耕地“非农化”、管控耕地“非粮化”为核心任务,创新工作机制,以“零容忍”态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破坏耕地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全力筑牢耕地保护的坚固防线。
利剑出鞘
雷霆出击严惩违法犯罪
近日,合浦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接到线索举报称,合浦县石康镇红碑城村附近有人非法占用耕地。接到线索后,森林警察大队组织专案组立即对线索展开调查。经查,郑某在未取得相关用地批准手续的前提下,擅自开采高岭土,造成57.88亩耕地种植条件严重毁坏。目前,嫌疑人郑某因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近年来,北海市公安局将打击破坏耕地资源违法犯罪作为首要任务,以“昆仑”系列专项行动、专项工作为抓手,精准聚焦“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的职能定位,紧盯重点区域、关键部位,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创新采用“集群战”“协同战”等高效作战模式,对破坏耕地资源的案件坚持快侦快破,不放过任何一条线索,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全方位织密打击网络。
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北海公安不仅快速处置新发案件,还对积压案件进行集中攻坚,深挖犯罪背后的利益链条,实现“破一案、挖一串、治一片”的良好效果,有效减少了破坏耕地资源违法犯罪的存量,从源头上控制问题增量,形成强大的震慑效应。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共破获涉土地案件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
协同联动
凝聚耕地保护强大合力
在保护耕地工作中,单靠公安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加强与各行政主管部门的协作配合。为此,北海公安积极与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建立起紧密的协作关系,构建起线索直通、案件移送、信息共享、检验鉴定等全方位的绿色通道,通过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各部门之间及时沟通工作进展,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他们聚焦耕地保护重点工作,建立“田长+检察长+警长”协同合作机制,出台协作机制意见,启动耕地保护“行政+司法”新模式,通过加强耕地资源领域治理行政执法、刑事司法与检察监督高效衔接,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破坏耕地违法犯罪行为。
同时,北海公安坚持预防为主,强化事前监督,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常态化耕地流向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深入田间地头,全面细致地排查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一旦发现线索,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核查,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今年以来,他们已累计核查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线索11条,将许多潜在的违法犯罪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有效保护了耕地资源安全。
普法先行
筑牢保障粮食安全防线
“李婶,您看这张宣传单,上面画着的大棚如果建在农田保护区可是违法的。”近日,北海市公安局福成派出所民警陈海生蹲在田埂上,指着手中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耐心地向正在除草的村民解释。“原来是这样!我家邻居前阵子还说想在承包地盖仓库,我这就去劝劝他!”李婶恍然大悟,接过手册认真看起来。
北海市公安局以普法强基为重要载体,全方位、多层次开展耕地保护宣传工作,组织民警深入乡村、社区,走进千家万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普及耕地保护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张贴宣传海报、举办法律讲座等多种形式,让群众深刻认识到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北海公安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矩阵,通过发布典型案例、开展线上互动等方式,广泛传播耕地保护知识,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知晓率。
此外,北海公安还建立了群众举报线索受理反馈机制,鼓励群众积极参与耕地保护工作,对群众提供的线索及时进行核查和反馈,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耕地保护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共悬挂耕地保护横幅55条,开展相关宣传活动17场,发放宣传单1.2万余份,覆盖群众1.8万余人次。
(中国警察网记者 卢从杰 通讯员 钟雪)
送法下乡,助力乡村经济火“出圈”
张家港成立合规用地普法服务队
今年年初,为进一步护航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江苏省张家港市公安局积极凝聚社区干部、协管员、志愿者等社会治理力量,通过走访调研、宣传教育等多种形式收集农村用地存在的突出问题,会同自然资源和规划、司法、综合执法等多个职能部门组建合规用地普法服务队,全周期参与农村经济建设,实地开展专业普法工作,指导企业和群众合法用地。
今年1月,准备创业的王女士满怀热情地回到了家乡张家港市,筹划打造一个集美食、自然与艺术为一体的田园式“美食宝地”。但在用地问题上,王女士却犯了难。
张家港市公安局塘桥派出所民警张杰荣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会同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工作人员上门开展普法工作,通过以案释法,深入浅出地讲明用地标准、管理要求,帮助王女士迈出了成功建设田园式餐厅“第一步”。“多亏了张警官的及时普法,让我们对农村土地管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王女士感激地说。
今年3月,张家港市正式启动市级党建项目——“美美乡村主理人引育计划”,以构建“引育留用”生态链为核心,推动人才力量深度融入乡村振兴,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平房三间,良田一亩,别具一格的乡村庭院,现摘现做的新鲜食材成了田园式餐厅的标配。而如何将农村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也成为乡村“主理人”的必考题。但部分初来乍到的“主理人”缺乏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错误用地带来的法律风险也为后期发展埋下了隐患。
“本来想在后院搭建凉亭用于喝茶品茗,没想到这一行为竟是非法占用农用地。”6月初,合规用地普法服务队在走访在建民宿的过程中,发现后院耕地存在部分硬化的问题,随即向民宿“主理人”李先生提了出来。在原原本本了解到非法用地的法律后果后,李先生立即落实整改措施,恢复农用地原貌。
自合规用地普法服务队成立以来,张家港市公安局持续通过用地隐患排查、法律政策解读、全流程指导等方式不断优化乡村创业环境,提升“主理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以来,服务队共上门开展普法宣传200余次,发现并现场整改问题隐患58处,有效提高了人民群众关于土地保护、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法律意识。
(中国警察网记者 李路 通讯员 王超 王晶晶)
新余:“五位一体”构建土地安全立体防线
6月23日,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北港村的复垦农田里,金黄的稻浪随风摇曳。
近年来,新余市公安局创新构建“机制贯通、数据赋能、网格联守、宣防并重、全域共治”五位一体综合治理体系,以“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使命感,先后破获30起非法占用林地、农用地案件,复垦土地超千亩,用实战成效书写了守护土地安全、保障粮食安全的忠诚答卷。
机制贯通——行刑衔接拧紧“安全阀”
“最近全市农业生产比较频繁,趁着这个时候来了解下有无非法占用农用地的情况。”6月18日,新余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民警稂堃与同事一起来到市自然资源局,与自然资源部门执法人员开展定期座谈。
“通过座谈会一方面可以互通信息,及时获取案件线索;另一方面,还可以就行刑衔接中发现的问题,拿出解决办法。”新余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负责人张军敏介绍。新余市公安局将行刑衔接作为守护土地安全的核心支点,在积极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先后制定《自然资源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运行规则》《土地违法案件双向移送指引》等机制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非法占用农用地、擅自改变耕地用途等7类重点打击情形,统一破坏面积测算等17项证据标准,推动30起案件全部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侦查”无缝衔接,真正实现案件线索发现率、侦破率双提升。
数据赋能——智慧警务织密“防护网”
“今年,我们积极争取资金支持,新购置了一台专业无人机,并组织民警进行培训。”新余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副支队长胡劲松说。
新余市公安局坚持以科技创新消除土地监管盲区,积极构建立体防控体系。他们每月组织警航民警对重点区域开展2次巡航,并结合相关技术分析自动识别堆土、采伐等异常活动。2024年,新余市分宜县公安局森林分局在办理一起非法占用林地案中,运用该技术锁定毁林案件,精确测算破坏面积82亩,破案周期比以往缩短40%。
网格联守——协作机制架起“守护桥”
为进一步织密林田生态保护网,新余市将全市林田划分为215个责任网格,设立“生态警长公示牌”和“田长监督码”,群众扫码即可将违法犯罪线索举报至行政机关,并通过协作机制与公安机关实现线索共享。新余市公安局制定出台《全市公安机关施行林警长制工作方案》,率先建立“林长+警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实现土地保护责任到人、覆盖到边。
此外,新余市各级公安机关联合林业、农业农村部门组建“生态联勤队”,在仰天岗国家森林公园等重点区域设立联勤警务站,开展“周巡查、月会商”,累计解决林地隐患23起。
宣防并重——法润民心筑牢“防火墙”
新余市公安局充分发挥新余公安文联法律服务协会职责作用,组织民警走进145个行政村开办“田埂说法会”,通过“被毁林地复绿对比展板”“案件警示录”等直观形式宣讲法律。今年以来,该局共举办相关专题宣传活动13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800余份,受教育群众1.1万余人次。同时,该局结合典型案例,通过乡村大喇叭播放、微信群滚动推送开展法治宣传,营造保护林地、耕地的浓厚氛围。
在此基础上,新余市公安局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云端教育”,通过制作“戴教授普法短视频”、推送普法“e广播”等形式,全面激活全民土地保护意识。目前,“云端教育”短视频及网络广播阅读点击量达20余万次。
全域共治——多元聚力绘就“同心圆”
新余市公安局持续深化跨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治理格局,让土地安全防线更牢固。通过健全完善“刑事打击+行政处罚+民事追偿”协同机制,新余市公安局在29起非法占用林地案件中,推动嫌疑人补植复绿180亩,向受损农户支付生态补偿金120余万元。该局还定期组织召开公检法联席会议,联合检察机关充分借助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靶向破解难题,确保案件办理质效。
同时,该局建立食药环侦支队统筹、县区专班联勤、乡镇警力即时响应的三级协作机制,实现案件快侦快破。5月28日,新余市相关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工作中发现辖区有人将沙土倾倒到农田里。根据协作机制,辖区派出所立即派出警力进行协助,并迅速找到嫌疑人。目前,被非法占用农用地已复垦3.2亩。
(中国警察网记者 曾芳洲 通讯员 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