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多地持续高温,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频发。高温易引发火灾、车辆自燃等事故;强降雨可能导致城市内涝、山洪、山体滑坡等灾害。多一分警惕,少一分危险,及时关注气象预警,增强安全意识,做好防护措施,方能平安度夏。
暴雨突袭酿险情 出行莫踩“水雷”区
事件回放:积水路段车辆熄火陷困境
5月6日,福建省平和县文峰镇遭遇极端暴雨天气,辖区多处低洼路段严重积水。群众韩女士驾车行经该区域时,发现前方积水过深,遂原路折返。途中车辆突然熄火,被困于积水中。此时,车辆前方积水已漫过引擎盖,后方道路亦因暴雨形成湍急水流。眼见水位持续上涨,韩女士立即报警求助。
平和县公安局文峰派出所值班民警接警后迅速抵达现场。此时车辆已深陷积水,水位即将淹没车门,车内人员正焦急求救。民警随即分两组展开救援:一组涉水接近被困车辆,利用救生绳引导并协助韩女士安全转移;另一组在现场设置警戒区域,疏导交通,并同步联系拖车。30分钟后,被困人员成功获救,事故车辆也被安全拖离。
事件分析:侥幸心理叠加误判形势
此次险情的核心在于驾驶人面对暴雨积水时的连续判断失误。韩女士在发现前方路段积水过深后,虽选择原路折返,但其初始决策已埋下隐患:在未掌握实时天气预警和路况信息的情况下,主动驶入积水区域是首要风险点。当车辆折返途中熄火被困,则暴露出韩女士对暴雨积水特性的严重认知不足——短时强降雨会迅速抬升水位、改变路况,原以为“刚驶过”的安全路径,转瞬即成险境。但更深层原因还在于驾驶人对“水雷”区危险性的低估。驾驶人抱有“雨势尚可通行”“熟悉路段无大碍”的侥幸心理,忽视了低洼路段在暴雨中极易形成深度、湍急且暗藏危险(如井盖移位、坑洼)的“水雷”区。这种依赖“经验主义”而轻视实时风险预警的做法,是导致车辆涉水熄火、人员被困的重要人为因素。
民警支招:暴雨台风天出行谨防“水雷”区
蔡晨琦(福建省平和县公安局文峰派出所民警):
入夏暴雨台风多发,群众出行要提高警惕。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已生成。台风天气期间,常伴有狂风、暴雨、雷电等极端天气,应尽量避免外出。如确需出行,务必提前通过权威气象平台和导航软件了解最新天气预警和路况信息,主动避开低洼积水区、易涝点、边坡、河道等潜在“水雷”区。
车内应常备安全锤、便携式救生衣、急救包等应急物品。雨天驾车出行时,务必降低车速、增大车距,遇积水路段,切勿冒险涉水,尤其水深达轮胎一半时,必须果断绕行!
(记者 袁灏 王鹏强 通讯员 许俊霖)
夏日自驾出游 当心恶劣天气
事件回放:游客自驾途中被困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公安局美岱召派出所接到紧急求助电话:辖区赴九峰山自然保护区路段因暴雨严重积水,两名自驾游客被困水中,车辆进水,情况危急。
接警后,值班民警携带救生衣、救生圈等装备火速赶赴现场。抵达后发现,两名游客被迫爬上车顶避险,四周水流湍急,车辆随时可能被淹没或冲走。民警一边高声安抚,一边将救援绳索精准抛向车辆,指导被困人员固定绳索。历经两小时救援,被困人员最终脱险。
事件分析:盲目涉水驾驶被困水中
本次险情虽因自驾出游突遇极端天气引发,但也暴露出自驾游客在应对暴雨天气方面经验不足。暴雨易致低洼路段形成深水区,自驾者凭经验或外观判断水深和流速,易发生误判,冒险涉水驾驶极易导致车辆熄火、失控,被困水中。
民警支招:自驾游要“心里有数”
马超(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民警):
夏季是自驾游高峰期,但暴雨、高温等恶劣天气也进入多发期,自驾游客出行务必“心里有数”:一是出行前及途中紧盯天气预警,遇恶劣天气如暴雨、地质灾害预警,果断调整行程;二是重点关注自驾车辆车况,出发前重点检查轮胎(含防爆胎状态)、冷却液、电路油路、灭火器等关键部位,因为如遇高温天气易引发爆胎、自燃等情况;三是一旦遇险,请立即拨打报警电话求助,清晰说明“自驾游客被困”,报出精确位置(如路牌、坐标、标志物)及现场险情(水势、人数、有无漏电情况);四是出行前备好应急包(含药品、救生哨、手电等),购买相关保险,做好充分准备,确保安全回家。
(记者 唐建权 通讯员 陆璐)
酷暑天烧烤别大意 防暑“凉方”保平安
事件回放:男子户外烧烤中暑
7月3日,山东省淄博市公安局临淄分局接到紧急求助警情,一名男子在与家人朋友户外烧烤聚餐时,因高温中暑突然晕倒。事发时正值正午,淄博气温飙升至38摄氏度,且该男子长时间守在烧烤炉旁,双重高温叠加导致其身体不堪重负,最终晕厥。民警接警后迅速响应,第一时间联系医院并赶赴现场。由于该男子昏迷处位于景区山顶,距离救护车停靠的主干道较远,且其体形较胖,加上山路崎岖,民警与医护人员无法将其抬下山,遂紧急呼叫消防人员支援。后经多方协作接力,男子终于在15分钟后被安全转移到山下的救护车上并及时送医治疗。目前,该男子已脱离生命危险。
事件分析:多重隐患酿险情
事发当日淄博气温高达38摄氏度,地表温度可能突破50摄氏度。此温度已不适合户外活动,但当事人不仅没有及时避暑,反而守在炉旁烧烤,且正午时分依然待在户外,最终在多重因素叠加下导致中暑晕厥。
据了解,该男子对高温危害认识不足,存在“年轻力壮不怕热”“喝点水就没事”等侥幸心理,未采取防晒措施、未携带防暑药品。中暑男子体形较胖,属于中暑高危人群,本应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却因自身疏忽涉险。同时,该男子对中暑症状识别不清,将头晕、乏力等早期表现误认为“疲劳”和“没吃饱”,未能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民警支招:收好“凉方” 谨防中暑
曹仁志(山东省淄博市公安局临淄分局情报指挥中心教导员):
时值暑期,全国多地已进入“烧烤模式”,高温中暑事件频发。为帮助群众科学防暑,我们整理了以下“凉方”:
避开高温天气与高温时段。群众出行前,应提前关注气温和高温预警,高温天气应尽量避免安排户外游玩。若确需出行,也应避开正午至下午3时的高温时段,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户外活动,且要做好防晒措施,佩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并随身携带防暑药品。
老人、儿童、孕妇、慢性疾病患者及肥胖者是高温中暑的高危人群,家属应加强照护,避免其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高温环境下,人体出汗量激增,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建议饮用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避免大量饮用冰水或含糖量过高的饮品,以免造成排汗功能紊乱和电解质失衡。
一旦发现有人中暑,应立即将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领、腰带等紧身衣物,用冷水擦拭皮肤或扇风加速散热。若患者意识清醒,可少量多次补充含盐分的饮品;若出现呕吐、抽搐等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持续进行物理降温,直至医护人员到达。
(记者 祝文心 通讯员 刘钊 国洁莹)
暑期带娃出门需谨慎 安全防护不能少
飞
事件回放:烈日下幼童在公园内晕倒
7月5日11时许,室外温度39摄氏度,山西省芮城县公安局古魏派出所民警巡逻中接到群众报警,在寿圣公园内有孩子晕倒了。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发现一个大约5岁的小男孩躺在地上,面色潮红,呼吸急促,旁边是焦急哭泣的奶奶。
据孩子奶奶说,他们上午出门到公园游玩,孩子跑着跑着突然就晕倒了。民警立即联系了120急救车,并将孩子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他的衣物,用湿毛巾擦拭身体。不久,救护车赶到将孩子送往医院救治。经诊断,孩子是中暑了,好在送医及时,并无大碍。
事件分析:儿童夏季游玩面临多重威胁
暑天气温高、湿度大,午后太阳辐射强烈,气温达到峰值。小孩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对高温适应能力弱,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极易中暑。事件中的奶奶带孩子外出时,未能充分考虑高温影响,孩子活泼好动,玩耍时消耗大量体力和水分,但未能及时休息和补充水分,导致中暑。
除了中暑风险,暑天带孩子出门游玩还要警惕溺水、蚊虫蜇咬、晒伤、突遇雷雨大风等情况。
民警支招:夏季“遛娃”要做好充分防护
刘昱志(山西省芮城县公安局古魏派出所民警):
暑期已至,家长带孩子外出游玩应避开高温时段,确需外出时要做好防晒措施,戴遮阳帽、打伞,并定时补充水分、适当休息。如发现孩子有中暑症状,应立即转移至阴凉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降温,严重时应及时就医。夏季天气炎热,家长带孩子戏水需特别注意安全,要让孩子远离喷泉等危险水域,野外戏水更要提高警惕,谨防溺水。夏季天气多变,要注意查看天气预报,避免在暴雨、雷电等恶劣天气出行,雨天切勿带孩子爬山、涉水,防范山洪、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夏季“遛娃”有不少注意事项,家长务必增强安全意识,做好充分防护,确保孩子平安快乐度夏。
(记者 张天龙 通讯员 许萍 王鹏)
高温车辆易自燃 安全常识须牢记
事件回放:汽车行驶中突然冒烟起火
6月24日17时许,江西省赣州市市民曾先生驾驶汽车行驶在赣州市迎宾高架路某路段时,车头突然冒烟起火。发觉情况不对后,曾先生立即靠边停车并下车报警求助。
接到报警后,赣州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城市快警”、赣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开发区大队民警和当地消防救援部门工作人员迅速抵达现场。此时火势已经蔓延,现场浓烟弥漫,当时正值下班高峰期,车流量大,救援人员一边抓紧时间对车辆进行灭火,一边设置警戒标识,疏导过往车辆。
经过十多分钟的努力,现场明火被成功扑灭,所幸除自燃车辆受损外,无人员伤亡和其他财产损失。
事件分析:车辆短路引发自燃
经消防救援人员现场调查核实,本次汽车自燃事故系因该车辆使用年限较久,车上线路老化,加上夏季气温较高,出现短路后引发冒烟起火。车辆使用一定年限后,电子元件和线路易发生老化,如果没有按时保养维护,可能因短路引发自燃,在夏季高温天气下或长时间行驶时风险更高。此类车辆自燃,火势发展迅猛,使用普通灭火器,特别是灭火器数量不足时,很难将火扑灭。如果处置不当,火势很容易蔓延至全车,给人身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危害。
民警支招:做好车辆日常保养维护
陈俊均(江西省赣州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巡防大队副大队长):
夏季高温天气易引发汽车自燃,如果处置不及时,极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所以,车主一定要增强安全意识,了解安全常识,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要定期对车辆进行保养维护,重点检查电路、油路、发动机舱等部位,使车辆保持良好状态。要随时注意清理车内杂物,不要在车内放置打火机、香水、充电宝、碳酸饮料等易燃易爆物品。应配备必要的灭火器、灭火毯等消防器材。同时,避免长时间驾驶,车辆停放时尽量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在阳光直射下长时间停放。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一旦遇到车辆自燃情况,要立即靠边停车,并尽量选择空旷路段,及时熄火切断电源,车上人员迅速撤离至安全位置,第一时间拨打报警电话。
(记者 曾芳洲 王瑞 通讯员 吴青)
堆放易燃杂物隐患多 及时清理筑牢防火线
事件回放:高温致易燃杂物自燃
“警察同志,供电所东侧移动基站外墙起火了,你们快来!”5月1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公安局李俊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群众报警后,迅速拨打119火警电话并赶赴现场。到达现场后,只见火苗已蹿出墙面,民警第一时间拿起灭火器尝试灭火。但因火势加大,灭火器发挥不了太大作用。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民警拿起水桶组织现场群众灭火,一条由警民携手组成的“人工消防管道”迅速形成。此时,另一名民警发现旁边停着一辆道路绿化洒水车,情况紧急,民警迅速与司机商议将车开到现场,为灭火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不一会儿,大火在警民的密切配合下被扑灭。最后,消防人员及时赶到,对现场隐蔽火源进行摸排检查,消除了安全隐患。
事件分析:“小”杂物堆出“大”隐患
本次火灾起火的直接原因是移动基站外墙违规堆放的大量易燃杂物,在持续干燥高温天气下引发自燃。
此类火情特点显著:一是长时间堆放杂物,无人清理埋下隐患;二是火灾初起阶段发展迅猛,常规灭火器失效;三是位置特殊,供电所移动基站外墙起火具有一定隐蔽性和蔓延风险。好在群众发现及时,民警反应迅速,在专业消防力量到达前,果断采取应急措施,有效控制火势,避免了更大损失。
民警支招:不给安全“添堵”
张博伦(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公安局李俊派出所民警):
夏季高温,火灾隐患增多,柴堆、草垛、杂草、废旧物品等均属于易燃物,一旦遇到外部火源,或者是一些能聚光的物品都容易引发火灾,严重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广大群众和企业工厂等单位要做到不随意堆放杂物,及时清除可燃杂物,坚决不给安全留隐患。如遇火灾请第一时间拨打报警电话,保持冷静,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可利用身边工具尝试扑救初起小火,为专业救援争取时间。
(记者 苏婕 通讯员 伍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