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布2025年首次“中国好人榜”,公安系统7名个人入选。今日发表公安系统“中国好人”的感人事迹,宣扬他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的精神,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李柏:边陲小镇的爱心使者
李柏为结对帮扶的学生家庭送温暖。(资料图片)
人物简介:李柏,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博州边境管理支队温泉边境管理大队哈日布呼边境派出所三级警长。从警10年来,他一边卫国戍边,一边公益助学,带动派出所民警成立“红十月爱心志愿者服务队”。他曾获评博州第八届道德模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神文明好人好事”助人为乐奖。
“叔叔,这个送给您!”近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哈日布呼镇玉祖尔路社区团结小区,12岁的女孩穆斯丽娜·达娃江将一顶小花帽轻轻戴在李柏头上。当天,包括她在内的20名学生,收到了博州边境管理支队温泉边境管理大队哈日布呼边境派出所“红十月爱心志愿者服务队”送来的助学金和学习用品。
李柏是此次活动的发起人。他的公益助学之路,从10年前便开始了。
“小时候,我的父母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在我心中种下了公益的种子。大学4年,我不仅参加学校社团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寒暑假还和同学去养老院做义工。”李柏说,10年前,刚刚参加工作的他得知云南山区的学生急需书包,便立刻购买了一批书包寄去。自那以后,他在公益道路上的脚步从未停歇。10年来,李柏陆续资助了30名家庭有困难的学生。
“逢年过节,我常常收到短信,还有学校老师发来的照片和视频。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我心里特别欣慰。”李柏说,2021年,他拆阅感谢信时被同事张鹏飞看到。了解事情经过后,张鹏飞也萌生了参与公益活动的念头。
哈日布呼边境派出所的同事们也大力支持。2022年3月5日,在李柏的带动下,派出所党支部组织动员40名党员民警组建了“红十月爱心志愿者服务队”。3年来,在这座边境小镇上,移民管理警察们服务孤寡老人、资助困难学生达1300人次。
“能用实际行动感染他人,带动大家投身公益,我无比自豪。我们会把公益的火种传递下去,感召更多人一起做好事。”李柏坚定地说。
(记者 张 佳 通讯员 芦胜磊)
唐军:义无反顾 舍己救人
唐军走访帮扶辖区群众。(灌阳县公安局供图)
人物简介:唐军,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县公安局文市派出所辅警。10年来,他扎根基层一线,协助民警破案100余起、化解矛盾纠纷1000余起,多次勇救落水群众、劝阻轻生人员。曾被评为灌阳县公安局优秀辅警、桂林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曾入选桂林市见义勇为先进群体。
2024年10月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县公安局文市派出所辅警唐军休假时在文市商贸城旁的水塘边钓鱼,突然听到“扑通”一声。唐军抬头望去,发现一名女童不慎落水。唐军迅速丢下钓鱼竿,脱掉外衣,纵身跳入水塘。他快速游向女童,用臂膀将她紧紧抱住,游回岸边。在岸上群众的助力下,他成功将孩子救上岸。从发现险情到成功救援,全程不到2分钟。
这并非唐军第一次救人。2019年9月12日,唐军休假时与朋友在文市镇红军亭游玩时,发现一名女子突然跳入江中。唐军毫不犹豫,立即跳入江中展开营救。他迅速游到女子身边,与朋友合力将其救回岸边。
“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面对赞誉,唐军总是这样谦虚地说。唐军用无畏和担当,为社会传递了正能量,成为群众心中的英雄。
10年来,唐军奔波在出警的路上、调解的现场、服务群众的途中,用真情和实干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2024年7月,辖区果农唐大姐家两亩葡萄眼看熟透,却因电商订单临时变动等因素导致滞销。唐军在日常走访中得知该情况后,迅速联系镇里电商服务站点帮忙推广上架,并将滞销信息发到警民联络微信群。短短几天时间,不少群众赶去采摘,一批周边摊贩前往采购。“他比我们自家人还上心,真是帮我解了难题了!”唐大姐感慨地说。
工作中,唐军不是走访助民、调解矛盾,就是在派出所协助民警开展视频图像侦查。10年来,唐军练就了一双“鹰眼”,善于发现视频图像中的细微线索,协助民警破案百余起,用数据织密守护平安防线。
(记者 赖 卉 通讯员 蒋 欣)
许允若:32年坚守诠释为民初心
许允若生前开展夜查。(资料图片)
人物简介:许允若,生前系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吴中分局交警大队城区中队一级警长。从警32年来,他坚守路面一线,心系群众冷暖,常解百姓之忧,以“把交警的活儿干好”的朴素信念诠释忠诚。2025年1月14日,许允若因公牺牲,生命定格在55岁。
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吴中分局交警大队城区中队一级警长许允若的交警生涯,是日复一日对秩序与安全的执着坚守。战友们永远记得他那句常挂在嘴边的话:“既然干了交警,就把交警的活儿干好!”他用32年的坚守,将这句平凡的话语锻造成了不平凡的人生信条。
许允若的“干好”体现在铁面无私的执法中:32年来,他累计查处重点违法行为3600余起,用严格执法为城市交通疏堵保畅。他的“干好”,也体现在智慧与温度并存的治理中:他坚持法理情融合,探索“首违不罚+轻微减罚”柔性执法新模式,和同事妥善处理违法行为15万余起。
许允若所在的长桥街道在建工程多、车流汇聚,管理压力如山。他利用休息时间走遍每一条街巷,对辖区内75个交通标志、60条限速道路、4900余个监控点位都了然于胸,被同事称为全区道路的“活地图”。在“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初期,许允若多方协调、募捐头盔,甚至自掏腰包为群众购买,推动辖区骑电动自行车群众“戴盔率”达100%。
2024年11月5日,许允若在执勤时被一辆货车撞倒,因救治无效,于今年1月14日牺牲。许允若牺牲后,同事们自发组建了“允若服务队”,并在他生前执勤的路口建起“允若服务亭”。“阿许走了,我们会把他的精神传承下去。”城区交警中队中队长钱昀说。
(记者 李 路 通讯员 郁智多)
朱涛:110本笔记写满爱民点滴
朱涛(左一)生前为群众服务。(湖口县公安局供图)
人物简介:朱涛,生前系江西省湖口县公安局双钟派出所一级警长,曾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2024年10月19日,朱涛在处置警情时突然倒地,经全力抢救无效因公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46岁。
2024年10月19日晚,江西省湖口县公安局双钟派出所警灯闪烁。一级警长朱涛像往常一样,带着辅警紧急奔赴现场处置警情。在他奋力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时,突然倒地,生命永远定格在46岁。
2008年1月,朱涛从部队转业,来到湖口县公安局,从此就在基层派出所扎下了根。他总是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上面写满了走访笔记。16年,这样的笔记他记了110多本。
2022年11月,朱涛担任莲湾片区社区民警。该区域面积大、人员复杂、场所多,管理难度极大。他创新采用“错时工作法”,利用晚上、周末休息时间,用脚步丈量了17.8平方公里的土地,走访了962户住户和964个“九小场所”,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67起。
“只要涛哥在,矛盾就少了一半……”莲湾社区妇女主任吴红霞提起朱涛调解矛盾纠纷的能力,眼眶泛红。朱涛的调解,不仅讲法理,更有温度。2024年7月,两位摊贩因生意纠纷大打出手,一方受伤,另一方的赔偿迟迟没有到位,纠纷眼看就要升级。面对另一方家庭极度困难的现状,朱涛默默自掏腰包垫付了医药费。随后,他耐心劝导双方换位思考,最终成功化解了这场纷争。
朱涛把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工作,“日出而出、日落不归”是常态。他倒在了守护平安的第一线,用生命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赤胆忠诚。
(记者 曾芳洲 万泉君 通讯员 夏 桥)
潘黎:反诈战线的“云端卫士”
潘黎分析案件线索。唐时杰 摄
人物简介:潘黎,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刑事侦查大队警务技术四级主任。2017年以来一直从事反诈工作,抓获犯罪嫌疑人1600余名。同时,他创新运用新媒体开展反诈宣传,制作的反诈短视频累计播放量1.7亿人次。曾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获嘉奖3次。
2017年,潘黎正式投身反诈工作。他整日与海量数据和线索为伴,深挖每一个细节,剖析诈骗分子的作案逻辑、资金流向和组织架构。24小时待命的手机、凌晨3点的办公室灯光、永远充满电的执法记录仪,这些早已成为潘黎生活的常态。他像永不疲倦的哨兵,守护着群众的“钱袋子”。
2022年,在一次上门预警劝阻工作中,一名老人的遭遇引起潘黎警觉。他意识到背后可能隐藏着特大犯罪团伙。随后,他带领团队展开为期一个月的摸排,成功揭开一个分支机构遍布20余个省份的犯罪网络。该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19名,涉案金额7.8亿元,冻结资金1.45亿元。此后,潘黎又在“荐股诈骗”“老年人保健品诈骗”等重大案件中屡立战功,成为反诈战线上的“尖兵”。
在自媒体兴起的时代,潘黎大胆创新,当起“网红主播”,以新颖的方式拓宽反诈防线。除直播外,潘黎还深入研究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将其拍摄成短视频,让反诈知识在网络广泛传播。
在打击犯罪和宣传反诈之余,潘黎还钻研破解各类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和套路,认真分析梳理案情、总结工作经验,分享给战友们。在他的耐心指导下,不少年轻民警快速成长。
(记者 王 威 通讯员 唐时杰)
韩靖:危急时刻总是挺身而出
韩靖在路面执勤。(武汉市公安局供图)
人物简介:韩靖,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硚口区分局交通大队一中队辅警。他立足岗位为民服务,多次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曾被中央政法委评为见义勇为勇士,荣获荆楚楷模、湖北好人、武汉道德模范、武汉市岗位学雷锋标兵等称号。
2019年加入警队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硚口区分局交通大队一中队辅警韩靖多次挺身而出,救群众于危难之中。
2023年7月28日清晨,韩靖和同事在路面执勤,突然有路人跑来求助,称有人要跳桥。韩靖和同事立刻前往现场,看到一名女子坐在月湖桥上,面对汉江。韩靖耐心与女子进行沟通,却遭到了拒绝。突然,女子跳入了离桥面约30米的江中,短短几秒就被水流冲出去很远。韩靖见状来不及多想,纵身一跃跳下。剧烈的冲击让韩靖浑身疼痛,眼睛睁不开,呼吸困难,连着呛了好几口水。但他坚持奋力游到女子身边,托住女子奋力划水,终于将她成功救上岸。
这样的舍身救援,不止一次。
2024年1月12日,韩靖下班途中发现长堤街一家棉布店起火。他迅速疏散群众、取来消防器材,冲入火场把火扑灭。
今年2月13日,韩靖执勤时遇到一男一女抱着一个高烧昏厥的孩子求助。他二话不说,抱起孩子就向500米外的医院跑去,只用不到3分钟就到达抢救室。
据介绍,韩靖曾在海军陆战队服役,铸造了硬核的体能素质。入警后,他经常指导新入职辅警训练,还在警务技能比武中获奖。
(记者 杨槐柳 通讯员 王 辉)
孟照伟:敢拼善战的缉私警察
孟照伟与青年民警座谈。谢政 摄
人物简介:孟照伟,黄埔海关缉私局侦查处侦查四科科长。从警25年,主办案件300余起,案值超过300亿元。曾获全国“最美基层民警”提名奖,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获嘉奖10次。
从警25年,孟照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成绩突出。
工作中,孟照伟注重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办案效率。早在2000年,他便与同事合作,将相关电话清单导入自编小程序,成功筛选出嫌疑人电话。他自学无人机操作技术,开展外线摸查和侦查取证,为案件侦破开辟新路径。他总结经验、提炼战法,撰写了10余篇理论文章,为同行提供经验参考。
办案时,孟照伟心细如发,总能观察到细微的线索。从保温杯里的硬盘,到餐桌夹层的账本,再到渔船舱底改装的暗格,他的这些重要发现使得案件得以顺利突破。
与群众打交道时,孟照伟十分真诚。在办理一起走私貂皮案时,大量客户位于北方农村,专案组多次派人上门取证,均遭拒绝。孟照伟接到任务后,从当地的民风民情入手,通过老乡找到当地说话有分量的人牵线搭桥。孟照伟不厌其烦地讲法律、讲政策,终于取得群众支持。一周内,他们便完成了对30名客户的取证工作。案值25.5亿元的案件最终得以顺利移送起诉。
抓捕行动最能体现侦查员的智慧和勇气。孟照伟凭借出色的现场处置能力成功完成多次抓捕任务。2021年,孟照伟在与嫌疑人搏斗时肋骨骨折。他忍着锥心剧痛,将嫌疑人死死控制在身下,成功将其抓获。
孟照伟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作为兼职教师走进校园开展反走私宣传,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记者 张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