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新闻
新闻中心  >  公安要闻  > 正文

十年征途,砥砺初心共前行

“全国交通安全日”擘画社会文明蔚然新貌

2021年12月02日 09:27     来源: 中国警察网    作者: 李君   
中国警察网 · 李君  |  2021-12-02 09:27

2020年12月1日,安徽省芜湖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民警指导小学生在废旧光盘上绘制“全国交通安全日”宣传LOGO。陈效宝 摄

  自2012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以来,122“全国交通安全日”已走过十年历程。十年砥砺奋斗,全国公安交管部门不懈努力,抓源头治理、规范执法,强基固本;抓科技驱动、提档升级,精细管理,以实干守安全、护民生。

  十年文化浸润,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努力,如春风化雨,丰富交通安全文化传播载体,让“全国交通安全日”从单一主题,深化了交通文化内涵,见证了现代交通安全意识入脑入心,擘画了社会文明蔚然新貌。

  这十年,是机动化井喷式发展的十年,是全国公安交警砥兵砺伍的十年,是交通安全启智铸魂的十年。这十年又像竹子拔节,厚积薄发,从最基本的遵守交通信号、摒弃交通陋习,到弘扬法治精神、树立风险意识、尊重生命与规则,“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是十年公安交管事业发展的缩影,代表着全民交通安全意识的启蒙、塑造、丰富。

  学以益才 砺以致刃 “以人民为中心”驱动管理臻善

  十年,似弹指一挥间。岁月峥嵘,历史见证。

  这十年,是我国人、车、路大发展的十年。截至2021年10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91亿辆,其中汽车2.99亿辆,机动车保有量是10年前的1.64倍;机动车驾驶人4.78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40亿人,机动车驾驶人数量是十年前的近2倍。汽车和驾驶人数量迅速增加,特别是驾驶证申领放开至70周岁以后,60岁以上的驾驶人达到1734万人,驾驶人数量和年龄跨度巨大。公路货物运输量持续增长、旅游出行升温,各类风险隐患交织聚集、叠加碰撞,“两客一危”、隧道、恶劣天气以及校车安全事故风险不容忽视。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镇化发展波澜壮阔。2019年年底,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已超过8亿人,占总人口的60.6%,这是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一方面是“海量人口”出行的世界级难题,“大城市病”及其衍生出城市智慧出行的更新与转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亟须提升等问题;另一方面是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数字经济与货物运输需求更加频繁、地域跨度更大、层次更加纵深生发的新需求新问题。面对倍增的压力和挑战,公安交管部门以问题为导向,孜孜求索,创新理念和方法,坚持系统思维和全局思维,优化交通安全的解决路径。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这十年有创新求变,也有初心不变。交通安全管理必须也必然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2021年4月20日,河北省沧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民警在街头向代驾司机宣讲酒驾的危害。孔大龙 摄

  良法善治 民之所向 法律和规则是坚实保障

  在实现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转变的路上,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顶层设计,以法治手段强化路权规则意识,压缩道路交通要素安全风险隐患空间非常必要。

  猛药去疴,重典治乱。近年来,全国公安交管部门重拳出击打击酒驾,回应百姓期盼,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治理社会突出问题,成为法治中国之法治样本。今年是“醉驾入刑”十周年,“醉驾入刑”获得普遍认同,“酒后拒驾”成为广泛社会共识。“醉驾入刑”以来,全国机动车增加1.81亿次,驾驶人增加2.59亿人,年均分别增长1800万辆、2600万人,但十年来全国交通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十年减少了2万余起酒驾醉驾肇事导致的伤亡事故,使上万家庭免于破碎、致贫,“醉驾入刑”功不可没。

  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了《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了醉驾行为定罪标准、从重处罚的情形和拒绝、阻碍调查取证等行为的处理。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加大对醉驾的打击惩处力度,全力维护法律尊严,促进全社会形成“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文明风尚,并使其入脑入心。

  除了“醉驾入刑”,刑法修正案(九)对危险驾驶罪进一步修改完善,将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员和超速行为以及驾驶危化品运输车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纳入其中,进一步体现了“生命至上”的原则。

  2014年的“抵制七类违法、安全文明出行”,2015年的“拒绝危险驾驶、安全文明出行”,2017年的“尊法守规明礼、安全文明出行”,今年的“守法规知礼让、安全文明出行”,4年的“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围绕“法”字来叙事,弘扬“法”的精神,抵制交通违法犯罪行为。

  “法”从来不是一元的,维护“法”的公平正义也从来不是单向的。公安交管部门执法,是让交通参与者遵守规则、实现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的关键一环。“安全”是提高执法效能、突出执法重点,从而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交通事故。“有序”是让交通参与者明规矩、知方寸,治乱以疏堵,做到及时、精准执法,最大限度减少交通违法导致的拥堵,实现道路畅通,兼顾安全与效率。

  这就要求公安交管部门坚持法治引领,用法治方式主导执法管理活动,改进执法方式,做到违法处罚与教育引导相结合、执法管理与服务群众相结合,提升执法能力,增强执法决策能力、执法保障能力、实战应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提升队伍战斗力。

2021年9月8日,江西省德兴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车管所工作人员教群众如何使用“交管12123”App办理车驾管业务。赵雅婷 摄

  厉民之事 毫末必去 守护生命是不变的初心

  国家的发展,需要高屋建瓴的宏大叙事,需要总揽全局的宏阔视野,也需要对人民、对每一个个体充分尊重。要追求人民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生命安全是最基础的保障。2020年4月,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在全国展开,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要求,要控制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减少交通事故死亡总量,从源头治起、从细处抓起、从短板补起,大力实施“六大提升工程”,最大限度减少交通事故、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2017年,全国公安机关开展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对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不再只追究驾驶人的责任,而是向间接责任延伸。深度调查重点逐步倾向于企业单位安全监管主体责任落实,综合施策,忠诚履职,彰显了对生命的敬畏。

  2018年和2020年“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分别是“细节关乎生命、安全文明出行”和“知危险会避险、安全文明出行”,强调对生命的尊重,回到“以人为本”的定位上去思考公众对路畅人安的期待和愿景。

  2021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迎来了交通大发展、车辆大增长,但长期积累的隐患短板仍然突出。这就要求,新时期要以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为导向,以协调发展、持续发展、创新发展为驱动,健全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充实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力量,提升农村公路本质安全水平,整顿农村交通违法顽瘴痼疾,着力除隐患、防风险、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农村交通安全现代治理能力水平,为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创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

  治国有常 利民为本 管理与服务双管齐下

  2016年“全国交通安全日”的主题是“社会协同治理、安全文明出行”,提出了融合精细管理、精准施策的构想,用系统思维提升治理水平,用提档升级回应民众需求。“家校警”“警医邮”“最多跑一次”等成为深化公安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切实便民利民的高频词汇。

  近年来,全国公安交管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精准发力、集中攻坚。党的十九大以来,公安部先后推出69项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措施,扎实推进“一次办、就近办、网上办”,交管服务更优质,群众办事更简捷,窗口服务惠及9亿余人次,提供线上服务31亿余次,为群众企业节省办事成本700余亿元;实行减证便民、异地通办,累计为群众减少办事材料30亿余份,8000余万群众享受到跨省异地考试、车检、补换证等便利;推进协同共治、少跑快办,全国9600余家汽车销售交易企业、4800余家邮政网点代办车驾管业务,90%的县市可以办理小型汽车登记,方便城乡群众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创新线上服务、掌上可办,推广应用全国统一的“交管12123”App,全面开通网上约考、补换牌证等33项网上业务,交管互联网用户超过4.3亿,实现了交管服务“零距离”。

  2021年5月,公安部推出“我为群众办实事”公安交管12项便利措施,涵盖机动车驾驶证电子化、二手车异地交易登记、交通事故证据网上查询等多个方面,着力解决群众和企业“关键小事”,包括定制化服务精准落地等,保障各种群体共享改革红利。

  2021年10月,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部署在110个城市第二批推广实施驾驶证电子化便利措施,为驾驶人、相关行业和管理部门提供在线“亮证”“亮码”服务。目前,驾驶证电子化便利措施已覆盖176个城市,受到群众广泛关注和普遍欢迎,3000余万名驾驶人成功申领了电子驾驶证。

  为落实“科技兴警”战略部署,解决机动车查验业务供需矛盾突出,群众体验感差的矛盾,南京、南宁、深圳、苏州、柳州等地试点“机器换人”,开展查验机器人实战应用测试,开创机动车登记管理服务新模式。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幅度提高。公安交管服务于境内国民出行的同时,也开阔视野,放眼全球。我国扩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互认换领驾驶证的范围,不断提高我国驾驶证国际认知认可度,更加便利我国公民境外驾车出行,目前已经实现与阿联酋、比利时、法国、塞尔维亚等国驾驶证互认换领。

  事不凝滞 理贵变通 科技人文平衡发展

  现代交通治理需要科技创新驱动。当下,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融入个人生活、政府管理的各领域,交通管理是新技术应用和互联网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阵地。各地公安交管部门顺应科技革命浪潮,推进科技兴警,大到高精尖的装备,小到“微创新”等公安创新成果推广,公安交管部门借助科技的力量,用数据“解码”公众需求,让公共服务更加智能、更有温度。

  交通管理在今天,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交通控制系统本身的数据流通,而是来自不同行业、不同系统的全数据融合。杭州、西安等地将大数据作为公安交管工作创新发展的有力引擎和培育战斗力生成新的增长点,启动“城市大脑”建设规划,开启通过中枢系统的数据融通,有效调配公共资源,用全新方式治理社会、服务民生、支撑决策的新征程,实现城市运行的生命体征感知、公共资源配置、宏观决策指挥、事件预测预警、“城市病”治理等功能。2020年8月开始,杭州交管部门尝试运营交通治理工作站,联通“城市大脑”等数据端口,充分利用数字驾驶舱、VR体验技术等,为群众尤其是初学驾驶人员提供智能的数字监管、生动的安全宣教、便捷的个性服务。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的发展应支撑社会发展的治理问题、经济问题、民生问题。科技赋能不能一味“求新”,而要始终坚持“求真求实”。技术的引领既要创新具体手段方法,更要拓展治理的思维格局,实现利民的目的。

  面对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潮汐式”交通流日趋明显的挑战,福建省泉州市公安交管部门依托科技赋能,强化数据支撑,对交通堵点难点深度分析,科学拆解,重构交通组织,优化不规则路口的交通组织,探索“停车换乘”接驳模式,优化文旅核心区交通模式,有效缓解交通拥堵。

  技术的发展还应助力全民交通安全规则意识、法治意识、文明意识的启蒙与传播。2019年“全国交通安全日”的主题是“守规则除隐患、安全文明出行”,这是站在一个发展的分水岭上,提出既要在人们心中根植规则,又要在手段上排除隐患。今年“全国交通安全日”的主题是“守法规知礼让、安全文明出行”,从更高层次培育交通文明意识魂。

  文明交通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直观体现。没有文明的交通,现代社会发展就无从谈起,交通强国就缺少精神内核;没有交通的文明,就缺失了文明的载体,谈不上实现了社会文明。

  乡村振兴,要完善基础设施,更要提升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意识。各地交管部门多措并举、创新形式,深入开展“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传活动,让“宣传橱窗竖起来”“广播喇叭响起来”“互联网络联起来”“手机微信发起来”“广场电影放起来”“小手大手拉起来”“枕边暖风吹起来”,让交通安全春风化雨,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

  规则启蒙,要从娃娃抓起,向未来着眼。少年儿童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素养代表着未来中国的整体国民交通文明水平和文化建设水平。2021年6月,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在湖北省红安县启动“美丽乡村 童行中国——交通安全大篷车红色之旅”巡回宣讲活动。一场主题展示、一处互动体验营地、一次警媒联合在线直播、一次乡村交通安全调研、一段国省道路实地走访……宣讲团从湖北出发,一路北上,用近1个月的时间,来到北京。这项活动将交通安全教育融入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培育守法规知礼让的种子。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公安交管事业发展当同祖国发展共命运,继续风雨兼程,澎湃前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坚信,经过全国公安交警、媒体机构、社会企业、公益组织等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孜孜求索,定会让“全国交通安全日”的品牌更加响亮,影响更为深远;让全体交通参与者在态度上崇尚规则,在行为上遵规礼让;在全社会形成守法明礼、安全文明、向上向善、自觉自发的交通安全文化新风尚。(作者单位: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



触屏版 | PC版

© 中国警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