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紧抓重点难点 提升治安管理质效


2020年以来,甘肃省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部门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基点,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主线,以加强公安派出所工作为支撑,以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应用为驱动,推动全省治安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有力维护了全省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 ■ 强基固本 做实做强基层派出所 构建派出所工作新格局。甘肃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抓手,科学划分警务区6871个,实现了专职化、高效化、常态化社区警务管理,全面实现“两队一室”警务模式,实现了优化配置。 推动派出所工作新发展。甘肃公安按照公安部“两个40%以上”警力配备标准,推动警力向基层下沉,派出所警力达到县分局的48%,社区民警达到派出所警力的57%;持续推动各类基础信息采集录入,接处警、受立案、警情规范处理达到100%,案事件基本要素录入率达到99%以上,执法源头问题基本解决。 激发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新活力。甘肃省择优选聘6.5万名村干部、乡贤能人为治安户长,全面开展纠纷调解、治安防范、普法宣传、交通劝导等职责,全省农村地区因矛盾纠纷引发伤害案件同比下降19.7%。延伸标准二维码门楼牌功能,积极整合14项线上政务服务事项,引导群众通过扫描二维码,足不出户即可办理公安政务服务事项。目前,广大群众累计扫描使用门楼牌二维码15.6万次,开启了数字甘肃、智慧甘肃、平安甘肃管理的新模式。 ■ 科技赋能 严密治安防控 强化单元防控。甘肃省公安机关将智慧安防小区作为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工作的重要举措,已建、在建智慧安防小区491个,极大地提高了基础数据采集的鲜活、准确,为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和预警研判提供支撑。 强化街面防控。全省14个市、州的专职应急处突队伍与属地警力、武警建立运行捆绑联动、深度融合、梯次投入、高效处置的联勤模式,“有警处警、无警巡控”,形成了覆盖城市中心区域的网格化巡逻防控网,有效将各类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有力维护了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强化内部防控。紧紧围绕学校、医院、加油站、银行等治安保卫重点单位,积极推进单位内部治安保卫信息化建设,全省中小学幼儿园“一键式”报警装置联网率91%、视频监控系统联网率达到100%,在133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置与公安机关联网应急报警装置,全省散装汽油实名购销系统安装联网率达到99%。 ■ 紧盯“三个重点” 服务大局、护航发展 紧盯经济发展大局。甘肃省公安厅牵头推出了优化社会服务管理15条措施和助力地摊经济发展“五维护两便利”举措,加强经营高峰时段巡逻管控力度和着装民警巡逻频度,落实夜间“警灯常亮”工程,全力服务保障“六稳”“六保”工作大局。 紧盯脱贫攻坚大局。全省公安机关多轮次开展建档立卡户无户口问题清理整顿专项行动,组织6000余名社区(驻村)民警、6万余名治安户长,与乡镇、村社干部组成入户核查专班,逐村逐社、逐户逐人进行走访排摸和调查核实。 紧盯城镇化建设大局。甘肃省全面放开省内所有城市的落户限制,实现省内城市、城镇落实“零门槛”,为100余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办理城镇落户,全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87%,有力服务了城镇化建设大局。 ■ 深化“放管服” 高效便捷服务企业群众 全面推行“网上办”。目前,“甘肃公安政务服务平台”“甘肃省印章自助办理平台”“甘肃公安微警务”等互联网平台共办理15类治安业务近70万件(人)次,其中办理无证住宿47万余人、微信缴费10万余件,印章刻制、备案7万余件,出具无犯罪记录证明1.4万余份,为群众办理临时身份证明7500余份。 简化流程“快速办”。身份证相片检测系统建成,可即时审核相片质量,即时反馈审核结果,群众只需跑一次派出所,身份证即可申请成功,在兰州、天水两市率先运行期间已快速办理身份证1.3万余人次。 全面开展“预约办”。甘肃省公安厅组织全省派出所开展户口迁移、身份证办理、无犯罪记录证明开具等事项预约办理,公布全省派出所业务办证办事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对必须书面办理的事项,通过邮寄方式寄送申请材料,公安机关1至2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后,通过邮政快递发送证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