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新闻
新闻中心  >  公安要闻  > 正文

科技提速 以快制快让诈骗无处遁形

全国公安机关保安全惠民生系列报道·厦门反电诈经验观察(中)

2021年11月28日 22:47     来源: 中国警察网    作者: 黄晓洁 万里   
中国警察网 · 黄晓洁 万里  |  2021-11-28 22:47

  拦截一起诈骗警情需要多久?从接警到钱款被紧急止付,用时12分钟。这是2015年,厦门市反诈骗中心刚成立那年的最快纪录。作为实体化运作的市级反诈骗中心,这里率先把全社会反诈力量拧成一股绳,整合了公安、银行、通讯、互联网企业等多部门多系统力量,打破各自为战的被动局面。

  还能再快吗?3分钟!2018年7月31日,厦门市反诈骗中心防诈骗电话智能提示“火眼”系统,预警一通冒充领导诈骗的电话,仅用三分钟就成功拦截,保住了受害人的4.5万元。“火眼”系统事前预警、事中劝阻、事后拦截关停的技术反诈新模式,在当年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荣获最具推广价值创新实践案例奖。

  还能更快吗?厦门市新一代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简称“厦门市打击治理中心”)实现系统秒级响应、48小时内向下追踪三级账户。截至今年9月,全市诈骗警情数同比下降19.44%。科技破题、源头阻断的反诈精准宣防“厦门经验”走向全国。

  迭代技术反诈理念

  从被动防御到源头阻断

  “中山路沿线,出现多条冒充客服诈骗短信,电信封堵组跟进关注。”“有群众在15分钟前点击婚恋网站链接被骗,止付组注意核对,视情启动紧急止付机制。”……走进厦门市打击治理中心接警大厅,战斗气息扑面而来。

  “在这里待时间长了,每个人都学会一句口头禅,‘快,再快一点’。”民警洪恒亮告诉记者,为了警情处置再快一秒,厦门市打击治理中心不断淬炼技术反制神器,通过以快制快、源头阻断改变被动防御的窘境。

  面对电信诈骗分子,厦门市打击治理中心研发“火眼”系统,设置预警规则,只要发现异常话务,系统就能瞬间监测并实时预警,直至对列入“黑名单”的电话采取关停、拦截、封堵等强制措施,最大限度压缩诈骗分子的犯罪空间。

  “近年来,随着网络社交、电子支付的普及,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大幅向互联网迁移。”厦门市打击治理中心技术支撑组组长叶旭锋介绍,网络数据规模庞大、传播链路复杂、识别特征模糊,要想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世界中,发现可疑网站、找出潜在受害对象,难度比以前大多了。

  敌有所动,我有所谋。厦门市打击治理中心再次将源头反制、科技破题摆在首要位置,充分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批量发现可疑网站和App、精准找出潜在受害对象。

  “这就相当于建立了一套探测系统,能够在线上智能监测,精确地找出哪些人可能被骗、正在被骗,帮助我们找到一个个地雷。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受害人从骗局中一个个挽救出来。”叶旭锋说。

  淬炼系统预警精度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如何抢先一步知道哪些群众已经被诈骗分子盯上,并精准找到潜在受害对象实施拦截,是全国许多公安机关在反诈骗工作中亟待破解的难题。

  几天前,厦门市打击治理中心反诈骗阵地系统自动预警:张女士通过手机点击伪造的网上通缉令。中心96110反诈专线封堵专员黄文彬尝试与张女士联系时,却发现电话长时间占线,随即又被设置成呼叫转移状态。系统立即发出疑似遭遇冒充查案类诈骗的高危预警。研判打击组接到指令后,马不停蹄研判出张女士所处位置,并指派所在辖区民警开展拦截劝阻。

  此时,被视频中穿着警服的“民警”一口一句“涉案”唬住的张女士,正拿着银行卡,报出自己的银行卡账号和密码。万幸的是,千钧一发之际,民警机智果断将张女士“挤下线”,及时拦截20余万元流进骗子口袋。

  如今,依托大数据系统强大的统计分析资源优势,厦门率先提出“全口径、全金额”统计标准,涵盖所有类型电信网络诈骗警情,推动防控成效评估由发案数调整为警情数,引导全警最大限度投入警力、倾斜资源。

  随着涉案数据库的不断升级完善,有效助推预警指令从“大水漫灌”走向“精准滴灌”。截至目前,厦门市打击治理中心已发现涉嫌诈骗的电话号码约6.1万个。

  提升多维劝阻效率

  从“弱提醒”到“强阻断”

  5月15日14时41分,预警系统监测到市民王女士正在接听诈骗电话,厦门市打击治理中心劝阻人员张俐俐电话预警时提示无法接通;14时43分,张俐俐紧急联系通讯运营商关闭手机的呼叫转移功能受阻;14时50分,张俐俐不间断向王女士发送防骗短信提醒,同时联系辖区禾山派出所出警;15时,民警到场,成功止付13万元。

  在提高劝阻效率上,厦门市打击治理中心有自己的一套技战法:通过将事主手机停机,切断诈骗通信流;冻结事主账户,切断诈骗资金流;强制登录事主通联账号,切断诈骗通话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进行联合接力拦截劝阻,并在实践中取得成效。

  在创新劝阻方式上,厦门市打击治理中心改变以往以电话、短信提醒为主的方式,建立面对面劝阻机制,要求对每一名预警对象都必须当面宣防、劝阻到位,变“弱提醒”为“强阻断”。同时,为确保每一次预警都能成功阻止诈骗,厦门市打击治理中心根据受骗危险等级,将预警信息分为紧急、高危、中危、低危四个级别,出台配套劝阻措施,分别确定不同的处置流程和时限,多维劝阻提高成功率。

  “对于紧急预警,以110指令形式推送派出所由民警按接处警标准处置,高危预警则要求民警24小时见面,同时,市公安局、分局两级专班提供技术研判支撑。”厦门市打击治理中心接警处置组组长胡建跃介绍,针对中危、低危的预警,由派出所会同社区网格员、志愿者在规定时限内上门宣传提醒,确保每名潜在受害对象找得到人、见得着面、说得上话,降低受骗几率。

  去年,厦门共精准劝阻高危潜在受害对象10.6万名,劝阻成功率达99.93%,累计避免损失超9.09亿元。



触屏版 | PC版

© 中国警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