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思想政治建设 推动教育整顿成果转化


当前,教育整顿正处于动真碰硬、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聚焦工作中的政治建设,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一盘棋”思想,坚持“精致、细致、极致”的工作作风和“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工作标准,围绕“六个着眼”,坚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整顿始终,将教育整顿成果转化为履职尽责的政治担当,全力做好建党100周年安保维稳工作。 着眼“一支队伍”,强化前排站位。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牢牢把握职责定位,着眼政工干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突出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干,通过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举措、新途径,着力推动各级政委、政治处主任、教导员、指导员回归主业,站位前排,把更多精力放在抓党建带队伍工作中,从源头上倾力激发思想政治工作活力,建立了组织有保障、行动有方向、管理有规范、工作有目标的良好工作格局,切实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教育整顿及公安工作全过程。 着眼“分析研判机制”,开展思想大排查活动。通过谈心谈话、问卷调查、座谈会、家访等方式开展思想大排查活动。在全市公安机关进行思想状况问卷调查,对民警思想状况进行认真研判分析,对涉及“枪酒车赌毒密网”问题进行大梳理,特别是对于存在不良情绪、抵触思想、侥幸心理以及心理压力巨大、思想偏执扭曲、甚至具有违法违纪等苗头性倾向的“重点人”,实行领导干部“结对包联”,通过面对面交流,及时掌握民警思想情况,把准其思想脉搏,找出困扰民辅警的思想症结所在,及时消除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 着眼“家警共建”,加强八小时以外管理。为持续深化队伍建设,提升家庭与警营的沟通联系和建设水平,拓宽教育方式,提高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积极开展“家警共建”活动,建立“八小时之外”家庭监督机制,筑牢从严治警“双防线”。通过建立家属微信群等方式,加强民警八小时以外“生活圈”“社交圈”,拓宽单位、部门领导与民警之间、与民警家庭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召开座谈会、发送《致警属一封信》等形式,争取家属理解支持,主动给予协助,帮助民警解压减负。通过开展家属警营开放日、亲子活动等活动,促进民警身心放松,缓解工作压力,调整好工作状态。 着眼“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干预手段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呼和浩特市公安局高度关注民警心理健康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民警教育训练的重要内容。建立心理疾病预警机制,不断完善民警心理健康中心、民警心理健康服务热线和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建设,积极开展心理测试,重大心理疾病筛查工作。针对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民警,建立追踪随访制度。对于执行处突、开枪解救人质等重大涉险任务的第一时间安排心理疏导。通过开展心理健康送教下基层等活动,及时了解掌握民警心理健康信息。 着眼“宣传引导”,全面激发队伍内在的活力。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充分运用“三微一端”等新媒体载体,及时发布鼓舞士气的先进事迹、宣传口号、感人图片和影像视频,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充分发挥表彰奖励的激励作用,坚持倾斜基层一线和基层民警,对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及时发现、深入挖掘身边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和实战案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 着眼“暖警工程”, 调动队伍工作积极性。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心体恤基层一线民警,坚持科学用警,及时安排休整,强化后勤保障,提升福利待遇,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确保民警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体力。对长期值班备勤,无法照顾家庭和参战过程中因公负伤、突发疾病、家庭遭遇重大变故的民警,及时走访慰问,积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解除民警后顾之忧。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通过开展“乌兰牧骑小分队”深入基层一线慰问演出,开展登山、健步走、球类比赛以及书法、美术、摄影等比赛,不断丰富警营文化生活。 |
